同時被六所美國名校錄取,這樣的孩子是怎樣的優秀和幸運?愛彈鋼琴的人大附中學生左彤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左彤喜歡彈鋼琴,卻幾乎不參加任何比賽,只是單純地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廣闊世界;她總是有很強的好奇心,有很多的想法,她希望自己永遠是一股豐沛的水流,不斷思考;對于哲學、歷史、藝術她有著超乎同齡人的認知。生活的未知與諸多可能性令她期待,令她時時刻刻準備著,迎接未來的精彩。她說最為驕傲的事情就是自己一直很快樂,相信并見證著這個世界的美好。
8月,左彤即將遠赴美國,到耶魯大學繼續體味多彩的人生。而除了耶魯,哥倫比亞大學、布朗大學、紐約大學、威廉姆斯學院等名校也都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全球僅有的1/120
被耶魯正式錄取前,我已經預支了一部分快樂。左彤說到。原來她被耶魯正式錄取之前,她就收到了全球僅120人獲得的預錄取通知,成為這1/120,令她倍感欣喜。得知被正式錄取之后,她心里更加踏實。申請學校最大的快樂莫過于你喜愛的學校恰恰也喜愛你。耶魯、哥倫比亞、威廉姆斯這三所大學是左彤最為心儀的大學,而這三所著名大學也全部錄取了她。
原本喜愛鋼琴的左彤,希望能夠到耶魯大學專門的音樂學院就讀。但在申請過程中她漸漸發現,音樂這一個方向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于是她決定申請耶魯本科學院,接受通識教育。過語言關、準備文書,她努力地完成著每一個步驟與細節。回想起申請的過程,覺得這是一個尋找自己是誰、尋找自己想要什么的過程。我要面對自己,了解自己,一點點地捫心自問。這種思考很困難又非常寶貴,回憶起來又覺得非常享受。左彤說。
被耶魯錄取,周圍的朋友、同學都說左彤是個牛人。可她在開心之余卻漸漸把這些看得平淡。在某些方面我可能做得不錯,但優秀其實是有很多定義的。榮譽對于我來說都是身外的東西,是已經過去的事情。被耶魯錄取,更僅僅只是一個新的開始。左彤說,相信未來還有很多的可能性,而自己能做的就是為未來準備好。
不愛參賽的琴童
從五歲開始,左彤與鋼琴就結下了難舍的緣分。學琴十三年之后,鋼琴已經成為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像呼吸一樣,是一種習慣,是她的伴侶,也是她的師長。對于她來說,鋼琴有著太多的角色。鋼琴讓我從日?,嵥榈氖虑楫斨忻撾x出來,見到更為廣闊無窮的世界,又能把我所喜愛的文學、歷史、哲學與音樂結合起來。左彤這樣描述她與鋼琴的關系。而與一般的孩子學鋼琴要考級、參加比賽不同,她卻幾乎不參加任何比賽。她只是單純地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廣闊世界,不帶有任何功利與目的。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至今,左彤每天只有半天的時間在學校上課,其余的時間都在練琴。
而這意味著她在文化課上花費的時間比別人要少很多,但課堂上的高效以及善于總結學習方法,使得每天上半天課也沒有影響到她的文化課成績。而在計劃出國留學之后,除了每天完成學校的文化課、練鋼琴,左彤還要到新東方參加出國類考試的培訓。托福111分、SAT2300分,這樣的優異成績令她的申請之路更為平坦。
鋼琴帶給了左彤完全不同的世界,而她也漸漸發現鋼琴也可以成為她與別人交往、幫助別人的一座橋梁。除了開個人鋼琴獨奏會、與交響樂團巡演,左彤還經常帶著她所創辦的樂器社團來到康復中心、療養院巡演。
一次,左彤和社團成員們在為智障的孩子們演出時,她聽見孩子們在臺下哼唱、看見他們臉上浮現的笑容,她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幸福感與成就感。此時,音樂把大家相連。左彤突然意識到,自己的技藝不僅僅豐富自己,也能為他人帶來色彩。
做興趣廣泛的活水
對于藝術、歷史、哲學、政治、音樂、戲劇都非常感興趣的左彤并不急于給自己定位。關于將要學習什么專業、從事哪個職業,她有著很多想法。好奇心很重的她一直在不停地嘗試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讓自己時刻吸收新的知識。我想過做鋼琴家、律師、藝術投資、美食評論、學者。我處在一個可以暢想的年齡,所以有很多想法。我非常害怕自己的思想凝固,停滯不前。左彤說,自己應該是活水,保持著豐沛的水量,因此不論到哪里都可以流動,在哪一片土地都會閃閃發光。
除了喜歡彈鋼琴,左彤還是人大附中學生會主席、學校模擬聯合國秘書長、ARIA室內樂社創始人……諸多的身份讓她忙碌而充實,似乎永遠有著用不完的精力與熱情。她喜歡挑戰,喜歡不斷進步。原本左彤的體育并不算出色,但是她欣賞體育精神,不斷奮進,永不言棄。跑步跑不好,那就天天練習跑上三千米,不會打球也堅持著去練習。雖說不擅長體育,但長期的堅持卻教會她很多東西。她喜歡靠自己的意志來取得進步,有不足就不斷地去完善,去改變,去成為更好的人。
在了解到瓶裝水消費要消耗資源并且對環境不利的情況之后,左彤組織成立了減少瓶裝水消費的項目組。她帶領團隊調研大家的飲水習慣,去其他的中學探訪飲水設施,不斷宣傳,倡導大家自己用水瓶裝好白開水,減少瓶裝水的消費。盡管這個項目推進的過程很漫長艱難,但左彤希望大家能意識到消費瓶裝水對于自然環境和個人健康的損害。我相信人生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是一段旅途。而我希望為自己待過的這個世界帶來一些什么,希望自己可以改變些什么。
橫跨兩種文化的使者
參加全球學生領袖項目、參加中澳青年對話、參加音樂夏令營跟音樂大師上課……中學階段這些豐富多彩的國際性交流活動令左彤開闊了視野,也逐漸堅定了她出國留學的信念。
以高中生的身份,參加國際交流項目,讓世界了解新一代的中國年輕人在想些什么,這讓左彤更加具有社會責任感。我會發現自己生在這個時代、生在這個國家是很幸運的。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而中國是一個變革的中心。這個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可能性,而我們可以成為書寫歷史的一員,這種動力在很多發達國家是無法找到的。左彤說,她憧憬著祖國的變化,也想為祖國的變化去做一些事情。我想學習到國外先進的東西,與我中國的根結合在一起。我希望成為一種橫跨兩種文化的人。
左彤非常期待在耶魯的生活,她相信會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在等著她。努力學習、認識更多的朋友、參加各種活動、進行社會服務……對于未來,她有著很多的計劃與設想,雖然不能預計會發生什么,但必須做的是知識、技能上的儲備。
18歲的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第一次遠離家鄉會有很多的困難,但她知道這是成長所必需的過程。即使我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困難,未來可能會有很多不如意,這個世界也沒那么完美,但我會充滿希望并相信美好。18歲的左彤期望學會獨立,學會在沒有父母羽翼庇護的環境下不斷成長。她想把自己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讓自己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