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為蕙,著名橋梁工程專家茅以升的孫女,著名鋼琴家,美國音樂教師協會鋼琴考級鑒定高級考官,著有《孩子學鋼琴父母先上課》。
對話背景
作為世界上最普及的樂器之一,鋼琴在中國有著無數擁躉。改革開放后,中國成為鋼琴大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鋼琴制造企業,鋼琴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學鋼琴的孩子的數量也居世界第一。調查表明,目前學習鋼琴的家庭工薪階層成為主力。不過,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對于如何幫助孩子學習鋼琴卻是一頭霧水,嚴厲逼迫孩子,甚至盲目追求考級等。琴童家長該如何調整心態,應該抱有怎樣的教育理念?為此,記者專訪了茅為蕙。
中國青年報:在很多琴童的家庭中,家長希望孩子花更多時間練鋼琴,孩子卻總是找出各種理由逃避。如何避免家長和孩子的激烈沖突?
茅為蕙:孩子和家長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從第一堂鋼琴課起,練琴的時間就要固定下來。最不好的是想練就練,想不練就不練,這種壞習慣是今后一事無成的開始。孩子每天幾點開始練琴,練到幾點,應該是個不可輕易改變的規矩。一旦開始練琴了,孩子在練琴時間就不能輕易離開琴凳。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規定一個中間休息的時間,一切喝水、上廁所之類的事情都必須在休息時間里完成。
中國青年報:在有的家庭,孩子彈奏不好的時候,家長會比孩子還要痛苦和焦慮,甚至會強迫孩子加強練習,對此您怎樣看?
茅為蕙:雖然我爺爺是著名橋梁工程專家,但我小時候對物理、化學一點也不感興趣,但這并不代表我不夠聰明不能成功。孩子剛開始學鋼琴時需要一個緩沖的過程,家長不要過于關注他的指法和姿勢如何,先讓孩子逐漸能對一兩個曲子找到自娛自樂的感覺。父母對待孩子要用三明治的交流方法,你很好,你還可以更好,最后的結論是你真的很好,如此來肯定孩子、啟發孩子的興趣,而不能抱著急于求成的心態。
中國青年報:有人說,有琴童的家里就有哭聲,這種說法您同意嗎?
茅為蕙:不同意。有人問我:孩子不喜歡我們對他兇,該怎么辦?我說:您喜歡別人對您兇嗎?還有人問:孩子彈琴時手一不放好我就用尺打,可以嗎?我說:孩子學走路時一摔倒您就打,可以嗎?
中國青年報: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真不是彈鋼琴的材料應該怎么辦?
茅為蕙:父母要鼓勵孩子有一個興趣愛好,不能因為累和難而輕易停止,不能孩子說不想學就不學了。如果孩子真的不適合學鋼琴,要停也慢慢地停,不要讓孩子覺得是由于自己沒有才能而停止。孩子練琴是因為有興趣愛好,而不是要對得起父母買鋼琴花的錢或者請老師花的錢,父母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提這些事兒,更不能以此要挾孩子練琴。
中國青年報:對于中國的鋼琴考級熱您怎么看?
茅為蕙:幾天前有一位家長來信求助,說9歲的女兒在準備考鋼琴十級,但很吃力,孩子很痛苦。我詢問了孩子的程度后,感到很驚訝,因為孩子連車爾尼的《流暢練習曲》和二部創意曲都沒有接觸過。我問這位媽媽為何一定要孩子考級?她說,那位老師的學生個個如此,自己不跟著考怕丟臉。我建議了六個字:換老師,從頭學。如果要考級,也要讓孩子考比自己演奏級別低一些的曲子,而且不光是會彈奏,對樂曲的創作背景、風格也要略知一二,對曲目的速度、力度等也要表現得淋漓盡致才對,這些都和教師的指導思想有很大關系。
中國青年報:怎樣的鋼琴老師最理想?
茅為蕙:目前,很多鋼琴培訓中心的老師都是大學畢業之后就去教授鋼琴,他們最大的弱點是不懂孩子們的心理,不知道怎樣和孩子們相處,因此,他們懂肖邦和貝多芬都是沒有用的。好的老師應該擁有許多好的品德,其中最讓人敬佩的應該是:第一,把自己擁有的一切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第二,無論何時都保持旺盛的精力,拿出百倍的熱情面對每一個孩子,并激發他們從內心對鋼琴的熱愛。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中國青年報:您曾經數次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金獎,每年都在歐美和亞洲舉辦60場鋼琴音樂會,請問您考過級嗎?
茅為蕙:我沒有考過。一張鋼琴十級的紙無法證明什么。我喜歡彈鋼琴是因為從某種意義上鋼琴能夠讓我把自己內心的東西毫無保留地進行展示。如果我不彈鋼琴,生命的激情就無處釋放,鋼琴讓我找到了表達人生感受的最好途徑。
中國青年報:對比中國和美國的鋼琴教育您感覺如何?
茅為蕙:美國的音樂學院培養藝術家,中國的音樂學院培養技術家;美國的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各有千秋,中國追求的是千篇一律。還有一點:中國的音樂學院教授們真有錢,美國的教授真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