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晨雨(劉晨雨供圖)
明斯克時間3月19日,里赫特國際鋼琴比賽在位于白俄羅斯西南部的布列斯特市落下帷幕。在眾多參賽選手中,來自鶴壁的19歲女孩兒劉晨雨是唯一的中國選手。就是她,在這場國際比賽中獲得了最高獎。
劉晨雨現就讀于白俄羅斯國立音樂學院(簡稱白音)鋼琴系。21日,在劉晨雨返回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后,記者通過網絡采訪了這位仍然沉浸在獲獎喜悅中的女孩兒。
高手云集,她獨占鰲頭
這場里赫特國際鋼琴比賽是當地為紀念斯維亞托斯拉夫·特奧菲洛維奇·里赫特誕辰100周年而舉辦的,主要由來自波蘭、立陶宛和白俄羅斯等歐洲國家的高中生、大學生參加。劉晨雨經過層層選拔成為了參賽者中唯一的中國選手。
“得到消息后我一直猶豫要不要參賽,后來在老師和家人的鼓勵下才報名。”劉晨雨說,在歐洲,和她年紀相仿的優秀鋼琴演奏者有很多,這讓她壓力不小。
當天,劉晨雨共彈奏了4首曲子,當她彈奏完最后一首曲子后,臺下便響起此起彼伏的喝彩聲。
“當我看到所有觀眾和評委為我鼓掌時,我很吃驚也很自豪。”劉晨雨說,能在異國他鄉得到如此的鼓勵和肯定已經很滿足了,根本沒想獲獎的事情,直到聽到評委公布她是特等獎獲得者,并將獲得500萬盧布(折合人民幣約52萬元)獎金后,她才如夢初醒。
據介紹,這場比賽只有特等獎才有獎金。
3歲開始學琴,18歲出國深造
劉晨雨3歲就踏上了鋼琴之路,這得益于她的姑姑劉娟。劉娟畢業于河南大學音樂系,曾在焦作一所高校任鋼琴教師。
劉娟說:“晨雨3歲那年,我在家練琴,她就在旁邊聽,聽得很認真,我就覺得她對鋼琴有興趣,便決定教她彈奏鋼琴。”于是,劉晨雨那時就開始學習節奏和唱譜等基本功了。
“晨雨在彈奏鋼琴方面很有天賦,有些技能別人要1年甚至更久才能掌握,她用兩三個月就能掌握。”劉娟說。
為了學琴,劉晨雨小學期間有一半時間都花在了琴鍵上。她12歲時幸運地遇到了上海音樂學院的一名博士,對方在聽了她的彈奏后大加贊賞。
“后來我就跟著這位老師學習了5年。”劉晨雨說。
那時的劉晨雨已經上初中了,除了學習文化課,她每2周要去一次上海學習鋼琴演奏。這種兩城生活持續了5年時間。
2013年,劉晨雨讀高中二年級。劉娟的朋友建議她出國深造,并推薦了白音這所學校。白音是白俄羅斯研究音樂的最高學府,鋼琴系尤為著名。“考試非常順利,我的作品被寄到學校,審核老師看過后就通知我被錄取了,而且是7年制的本碩連讀。”18歲就出國深造的劉晨雨說。
對于未來,她愿不忘初心
劉晨雨雖然只有19歲,但已參加過很多比賽,并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2012年,她在鄭州參加第二屆臺灣亞洲國際鋼琴公開比賽河南選拔賽,獲得亞軍;2013年,她在第七屆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中國賽區初賽中獲鋼琴六組開放作品組一等獎。
2011年,國內鋼琴界泰斗趙曉生來鶴壁舉辦獨奏音樂會,劉晨雨作為推薦學生上臺演奏了貝多芬的作品《熱情》,趙曉生聽后點評:“你的音樂告訴我你是一個有故事的人,你的演奏很打動人。”
對于未來,劉晨雨說:“我希望自己踏實走好每一步,堅持最初的選擇與夢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希望能站在更大的舞臺上詮釋自己的音樂夢想。等時機成熟,我想在鶴壁舉辦一場鋼琴獨奏會,獻給家鄉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