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也有這么一位對鋼琴收藏十分執迷的人。
中國興起的鋼琴收藏熱
在杭州維也納琴行偌大的店面里,擺放著總經理姚軍從世界各地搜羅而來的老鋼琴,這些工藝精美、形態各異的鋼琴,靜靜地躺在那里,不少都是百年稀世珍品。
姚軍告訴浙江在線記者,去過廈門鼓浪嶼的人都知道,那里有一間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里面是澳大利亞著名“鋼琴人”胡友義先生從世界各地收藏的100多架古鋼琴。
“他把對鋼琴的收藏視作生命的一部分。”姚軍說,這些收藏花光了胡先生的積蓄,最后他將這些藏品悉數捐出,創建了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將其打造成世界上鋼琴藏品最為豐富的專業博物館。
說起里面收藏的鋼琴,姚軍也是如數家珍。“有美國總統林肯喜愛的齊克寧鋼琴、法國拿破侖三世特別定制的普萊耶爾鋼琴,還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制琴大師蓓森多夫和學生于1857年一起為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打造的藝術型鋼琴,件件都是珍寶!”
在國外,擁有古董鋼琴的家庭相對較多,收藏市場也比較活躍,目前國內正悄然興起。繼廈門之后,深圳、武漢也相繼建起了鋼琴博物館,收藏了來自德國、奧地利、英國、法國、美國、捷克、中國、日本等國家的古董鋼琴。
“我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也在杭州建一座鋼琴博物館。”
琴行老板老姚的鋼琴情結
姚軍說,自己出生在農村,小時候喜歡音樂,自學了竹笛口琴等樂器,到了縣城讀高中后,開始接觸鋼琴。
“從15歲開始與鋼琴結緣,后來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在他的名片上,印著“調律師”的頭銜。
“我對鋼琴的機件構造也有研究,一架鋼琴有8000多個零部件,琴弦也有200多根,從設計、選材到制造、調律,復雜程度堪比工業中的飛機制造,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姚軍說,有不少機構或個人,經常會找他對鋼琴進行鑒定或者評估,對他的專業知識非常信任。
2007年,老姚收藏了自己的第一架鋼琴,那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當時杭州有一戶人家,因為要搬家想把鋼琴賣了,我朋友就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看看。”
姚軍就和朋友一起去了。進房間一看,這架鋼琴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又因為搬家什么的,鋼琴表面有些破舊。“當我打開琴蓋一看,心里一陣激動——東北音樂器具工廠出品,意味著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制造的第一批鋼琴;旁邊還貼著一張小紙條——新華社浙江分社,說明曾在那里存放,更具時代意義。”
最終,老姚花了200塊錢,買下了人生第一架古董鋼琴,那年他33歲。
期盼杭州建鋼琴博物館
在老姚的琴行里,存放著他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古董鋼琴。
“我和國外的拍賣行和多家從事老鋼琴買賣的公司,有業務往來,他們定期會發郵件過來,告訴我世界各國關于古董鋼琴的信息,所以我每年都會去日本、英國、德國和波蘭等國家‘淘寶’。”
老姚說,從2007年購入第一架古董鋼琴開始,至今已經收藏了60多架。“琴行里放了40臺左右,還有20多臺放在朋友的廠房里。”他說,這些鋼琴體積大,材質珍貴,收藏存放是一個大問題。
“首先濕度要保持在40%,溫度最好在10-20℃,前段日子下雨,有些鋼琴都受潮了。”
說完,老姚就領著記者去“開眼界”了。
“這臺是美國的沃特•昊瑞斯,出產于1893年。”
“還有這臺,來自德國的博蘭斯勒,是德國國寶。”
“這臺鋼琴是我藏品里價值最高的,三角的英國布洛德伍德鋼琴,出品于1840年前后,狀態很好,還能演奏,弦列采用英式直排方式(現代鋼琴弦列是交叉排列),曾經是英國一家私人博物館的館藏品。”
說著,老姚還即興彈奏了一曲《歡樂頌》,彈指間滿是歡喜。
“你看,這角落里還有兩塊響板(位于鋼琴內部最后面的一塊大金屬鋼板),要是杭州有鋼琴博物館的話,我想把這兩塊響板釘在大廳顯眼處,看上去會很震撼!”
這就是老姚的夢想,他收藏的每一架鋼琴,幾乎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承載著時代的印記,是一件件集歷史、文化、藝術于一體的杰作。
老姚說,希望有一天能讓更多的人看到他的藏品。
“我的夢想是,在杭州也能有國內一流的古董鋼琴博物館,免費向喜愛鋼琴音樂藝術的朋友開放,讓更多的人了解、熟悉鋼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