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裔鋼琴家裘元樸,60年代生人,早年就學于印第安納大學,兼修鋼琴演奏和電腦學,后一度移居巴黎。他在演奏上的特立獨行,90年代曾因在著名的范 克萊本鋼琴比賽上決賽前失利而引起巨大爭議,成為那次比賽的焦點人物。他是雅馬哈藝術家,也是法國著名的Harmonia Mundi唱片公司的簽約藝術家。他錄制的大量唱片中包括普羅可非耶夫全部鋼琴作品,肖邦的全部瑪祖卡舞曲和練習曲,貝多芬-里(李斯特改編)全部交響曲等。全球藝術文化網記者獲悉,2015年雅馬哈將推出他的最新專輯“遙遠的聲音--德彪西和高平的鋼琴音樂”。在音樂會演奏生涯之外,裘先生也致力于鋼琴教育,創辦“深度鋼琴研修班”。
1.老師您好,聽聞您即將要出版新的鋼琴專輯,新專輯中有哪些作品呢?能談談您的創作心得么?
我最新的專輯名叫"遙遠的聲音"*,其中收錄了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和中國作曲家高平的音樂作品。這兩位作曲家筆下的音樂有著緊密的聯系-德彪西在十九世紀時聽到了亞洲的音樂,由此他的生活和音樂風格開始轉變。大約一百年后,高平聽到了德彪西的音樂,并受到啟發去演奏他的作品以及創作出受法國音樂風格影響的音樂。我喜歡這種跨越了地理、文化、甚至跨越時間的互動和影響。德彪西的音樂需要鋼琴家和聽眾們-用德彪西的女兒秀秀的話來說-去"聽到更多的東西",而高平則是在這條路上繼續前行,甚至走得更遠。他為人聲鋼琴家所創作的作品不僅延展了德彪西在鋼琴上的探索實驗,同時還包含了鋼琴家自己的聲音。鋼琴家時唱時吟,喊聲、口哨聲、呼吸聲以及其他的聲響與鋼琴音樂極其有序地融為一體。對于音樂的錄制,我們也有著新的突破,錄音采用了雅馬哈工藝的迪斯克拉維爾數位自動鋼琴(Disklavier)。如果要在此處解釋的話,未免有太多的細節可說,但這種可以同時錄制CD、DVD以及迪斯克拉維爾自動鋼琴的技術手段,無疑是革命性的。我相信未來它一定會成為鋼琴錄制的普遍方式。
2.作為一位成功的華人鋼琴演奏家,能分享下您的成功經歷么?
我覺得自己扮演著特殊的角色,美國出生,中國背景,法國旅居。我認為我對這三種各不相同的文化有著特別的見解,而我的特殊使命便是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通過音樂讓彼此增進了解。對于中國而言,我愿意成為那些以鋼琴演奏為畢生事業的年輕鋼琴家們的榜樣。今天中國的年輕鋼琴家們都受到了極其良好的音樂訓練,并且有為之全力以赴的奉獻精神。我想要展示給他們的是,他們需要一些脫離鋼琴鍵盤的“精神練習”和“情感練習”。這些練習如同在鋼琴上的生理練習一樣的重要。我相信我的成功來自于去學習如何可以不練琴以及去學習在鋼琴之外所做的練習,甚至去做一些與音樂無關的事情。從我第一次來到巴黎生活時,我就開始了這種練習方式,并且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練習方式與日精益。它幫助我樹立人格,并且讓我的演奏獨具一格,更個人化。這就是藝術家所需要去培養的品質:藝術創造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3.對學鋼琴的人有什么好的建議?學習鋼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最重要的是首先懂得鋼琴的生理練習是很難得以精進和完美的-它需要多年不懈的練習-但是當演奏者到了某個年紀,或某個階段,“精神練習”和“情感練習”也尤為重要。“精神練習”包括音樂分析、歷史調查、樂譜研讀以及對音樂記憶力的培養。不僅如此,它還包括了冥想和反思。“情感練習”與同情共鳴有關,所以移情他人-無論這是歷史上的還是當代的-也是至關重要的。當然它還包括了對自信心以及對熱忱的培養。這也意味著對自律和耐心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