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拍音及相關概念
1. 與拍音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果某一樂音的某次諧音與另一樂音的某次諧音的頻率相等,則此諧音為這兩個樂音的吻合諧音。
如果構成某種音程的根、冠兩音的吻合諧音的頻率出現偏離,則兩個聲波相互干涉而產生拍,其合成波出現周期性的幅值變化。
圖 2-1 :拍音形成示意圖
(注:圖中 C 為兩個聲波相互干涉而產生,其幅值呈周期性變化)
單位時間內的拍的數量稱作拍頻。
拍頻適中的、能為人耳所感受到的拍就稱作拍音。當拍的拍頻過快而我們很難或無法分辨時,是不會對調律提供任何幫助的。
` 吻合的諧音的頻率是純點。
高于純點的頻率偏離所產生的拍是正拍,低于純點的頻率偏離所產生的拍是負拍。
音程諧音持續吻合的狀態,我們稱之為純。
喵音是一種非常接近純的拍音。
2. 純和準
十二平均律是把一個八度分成頻率比相等的十二個半音而生律構成的律制。鋼琴使用十二平均律。
十二平均律所對應各音的音高頻率稱作準點。當某音音高達到準點時,我們稱之為準。
拍音是我們進行調律的判斷依據,而拍音要對照純點而言,因此我們把音程的純點作為調律的參照點——在調律時,我們把音程的純點作為參照點, 按照準的要求,聽辨拍音狀況,放寬或收窄音程,使音高達到準點。
十二平均律半音間的頻率比為,除同度、八度音程外,各種音程的頻率比不呈簡單的整數比。也就是說,在十二平均律制中,除同度、八度音程(純即是準)外,其它各音程間均有拍存在。我們正是根據各音程之間的拍音數量來判定某一個音是否準了。在分律和檢驗時均是如此。換句話說,有的音程(同度、八度音程)沒拍就準了,有的音程有一定的拍就準了。
3. 假拍
對有些琴弦自身就帶有的拍音,我們稱之為假拍。如果我們調試的音程中有某一根(或兩根)琴弦帶有假拍,最純點有拍音,且拍音等于兩根弦各自的假拍相疊加。
要知道,調律只是要調到相對最純的點。
圖 2-2 :有假拍的情況下,八度、同度音程在最準的位置仍有相對最少的拍音存在
圖 2-3 :沒有假拍的情況下,八度、同度音程在最準的位置為純
(注:圖中縱向表示拍音的多少;橫向表示高于或低于純點時的拍頻趨勢)
4. 拍音聽辨
在調律時,如果較低序列的幾組吻合諧音較密集,振幅相對較大,就會同時出現拍頻不同的幾種拍音,干擾聽辨,這時要注意把握最低序列的一組吻合諧音。
4-1 拍音變化過程聽辨
在初學調律時,大家往往忽略對拍音變化過程的聽辨訓練,而使拍音聽辨停留在靜態聽辨的層面。這樣的后果,就是把純點片面地作為最后是否調準的參照,使調律操作帶有很強烈的碰運氣的性質。
對調律操作而言,要在操作扳手的過程中聽辨純點、判斷拍頻的增減。
圖 2-4 :在一定的擊鍵頻率下局部拍音的比較
圖 2-4 是單位時間內,拍頻變化的比較。由此可以看到,在一定的擊鍵頻率下(假定 5 次 / 單位時間),每次擊鍵間隔的時間段內,拍頻都會呈現出各自的特性。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無須聽辨單位時間的拍頻,只要擊鍵頻率適中,在每次擊鍵間隔的時間段內,我們就可以根據不同拍頻呈現出的各自的特性,而得出拍頻增減變化的結論。
也就是說,只要能在識別純點的同時聽到拍頻的變化,而無須執著于聽到單位時間內全部的拍,我們可以盡量地提高擊鍵頻率,使短促有別的、帶有各自特性的局部的拍音的聲響連綴成拍頻變化的線。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常說的聽音頭。
圖 2-5 :拍音由多到少至純變化過程聽辨示意圖
當然,在調至準點后,我們需要放慢擊鍵頻率,聽辨單位時間,甚至幾倍單位時間的拍音狀況,以判斷調試效果。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常說的聽音尾。
4-2 八度聽辨
拍音聽辨所參照的是最低序列的一組吻合諧音。如果忽略這一概念,就會被高序列拍音所干擾:
最低音區的八度調試不易把握。從客觀上講,是因為它琴弦相對較長,泛音較強。從主觀上講,是拍音聽辨的概念不清,未把握最低序列的拍音,而被高次序列拍音所干擾。
表 2-1 :八度音程的吻合諧音偏離
在調律時,若八度音程 25A 與 13A ( 55Hz )有 0.5 拍 / 秒,其在高序列吻合諧音處有更大的吻合諧音偏離( 1 拍 / 秒、 1.5 拍 / 秒……)。
4-3 五度聽辨
拍音聽辨所參照的是最低序列的一組吻合諧音。如果忽略這一概念,就會被高序列拍音所干擾:
純五度試不易掌握。從客觀上講,是因為它的幾組吻合諧音較密集、位次靠下、振幅相對較大。從主觀上講,是拍音聽辨的概念不清,把握不住冠二、根三上的拍音,而被冠四、根六等高次序列的拍音所干擾。
表 2-2 :五度音程的吻合諧音偏離
平均律的五度音程 44E ( 329.63 Hz )與 37A ( 220Hz )有 0.7 拍 / 秒,調律時如果把握不住冠二、根三上的拍音,會被多組低序列的拍音( 1.5 拍 / 秒、 2.2 拍 / 秒……)所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