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于2013年11月15日在廈門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與選手歡聚一堂。
11月16日下午,在廈門宏泰音樂廳開始了初賽的第一場。這屆比賽的初賽比過去增加了入圍選手的數量。以往的比賽,初賽一般為四天,每天下午、晚上各一場,每場六位選手。此屆則增加至每場七位選手,因此大大增加了評委的工作量,延長了比賽時間。比賽從過去的下午14時開始,提前到13時開始,直至晚上22時30分。
宏泰音樂廳舞臺的后側,一字排開放了四臺施坦威音樂會用大鋼琴,供選手們挑選,從樂器的選擇上應該還是給了選手們很大的空間。當然,真正的演奏效果毫無疑問還是要取決于選手自身的水平與實力。從今天上場的14位選手來看,選手的總體水平比往屆更接近了,當然選手間水平的高低差距可以說還是懸殊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韓國選手在比賽中表現出很強的實力,尤其是六號選手,她首先演奏利蓋蒂練習曲第一冊全套,不但技術上如魚得水,灑脫自如,在音樂上各曲均形象生動,可說是變化豐富、出神入化。使得本顯艱深的利蓋蒂音樂變得非常吸引人,充滿了魅力,實在難能可貴。接著她演奏了舒曼的《托卡塔》,在毫不費力、揮灑自如地演奏這首技術困難作品的同時,也表現出非常細致的音樂性。
三號選手是一位尚未滿21歲的韓國女選手,她演奏了肖邦作品10號全套十二首練習曲。她的輕巧與靈敏性在第一、二、五、七、八等各曲中充分得到了表現,總體展現出了她那訓練有素的實力。要說略顯不足的,是在第三、第六首這樣以慢板或歌唱性為主的段落中,她的音質、線條與感情深度上尚感不足。
十號亦是韓國女選手,海頓《降A大調奏鳴曲》彈得行云流水,靈秀生動。觸鍵之細致表現了很好的分寸感與把控度,看得出古典功力出色。肖邦的《f小調第四敘事曲》細致而清晰,可惜尾聲時意外失誤,但仍可看出這位選手是很有實力的。
今天的兩位日本選手也很具特色,五號女選手彈弗蘭克的《前奏、圣詠與賦格》,音樂清晰明了,層次豐滿,也頗有氣勢,但似乎還缺點法國式的浪漫氣質。對于相對不需要那么多內在感的拉威爾《圓舞曲》,她則彈得相當綺麗。
另一位17歲的日本女孩,彈拉赫馬尼諾夫改編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及李斯特的《f小調超技練習曲》,演奏雖還不那么成熟,但充滿著青春活力,她應是有潛力的小將。
作為整個比賽開場的一號選手,是位德國姑娘,她演奏的李斯特《弄臣》彈得很有戲劇性,各個角色個性較鮮明,嫻熟流利。普羅科菲耶夫《魔鬼的誘惑》的演奏也很有想象力,效果很好,是一位比較成熟的演奏者。
第十一號是來自目前留德的中國廈門男選手,他演奏的肖邦《b小調奏鳴曲》,以優雅動聽的聲音與詩意流暢的音樂表現給人以良好的印象。
第十三號中國女選手,彈奏了莫扎特的《D大調奏鳴曲》,觸鍵相當精細,但因有時小心翼翼,音樂讓人略感拘謹。肖邦《搖籃曲》彈得聲音、層次、意境都較為講究,有其特色。
第十四號是意大利男選手,他的曲目選擇很有意思,亨德爾《d小調組曲》與巴赫-布佐尼的《d小調恰空舞曲》。兩首曲目均是巴洛克時期或改編自巴洛克時期的樂曲,而且兩首同一調性,都是d小調,這樣選擇還是較少見的。他的演奏相當有個性,不一定算得上精細,但卻自有其趣,有著巴洛克式的即興風格。他的演奏很投入其中,精神抖擻,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今天的比賽雖然時間長,但總體水平不錯,曲目風格也較豐富多樣,讓聽眾相當有興趣,讓我們期待后三天比賽精彩不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