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舉辦了教師專場音樂會,慶祝該系建系十周年。關常新、李民、曾佳莉、林晶晶、朱迪等11位中青年教師分別演奏了柴可夫斯基、肖邦、德彪西等世界音樂大師的名曲。
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成立于2001年。當年,該校獲得了國內第一所全施坦威鋼琴學校的稱號,教師和學生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和訓練條件,并且在多媒體教學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經過10年的探索,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逐步明確了發展并完善中國鋼琴藝術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中國鋼琴音樂創作、演奏和教育人才培養基地的發展目標。
回顧這10年來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的發展,一支業務能力強、團隊意識好、年輕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對學校的成長起到了關鍵作用。據介紹,鋼琴系主科教研室教師平均年齡38歲,幾乎全部是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等國際著名音樂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在教學過程中,他們非常注重中西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融合與創新。
2009年,中國音樂學院經過研究和論證,決定把全院的鋼琴伴奏力量集中到鋼琴系,成立鋼琴伴奏藝術教研室,此舉在國內音樂院校屬于首創,其意義在于進一步發揮鋼琴系在人才培養和人才利用方面的整合優勢,為各表演專業學科的教學提供支持。為此,鋼琴系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訓、管理和人才利用的辦法和條例,目前在學院整體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目前,中國音樂學院已經形成了從附中、本科到研究生的鋼琴人才培養體系,演奏專業教師達20余人,師資隊伍基本成型。
談到文化素養,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過于強調技巧技法的鋼琴考級,在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副教授關常新看來,學鋼琴的目的不是為了考級和進入鋼琴系。曾在國外當過考級評委的經歷,讓他對目前國內的鋼琴考級頗有微詞:國外也有考級,但更多的是一種對鋼琴普及教育的規范性界定,初衷是為了普及音樂教育,而不像我國的考級,跟升學等一些非常現實的目的緊密掛鉤,學生學起來很痛苦。
關常新認為,中西方的家庭對于鋼琴的認識不太一樣。以美國為例,孩子們一般是因為自己喜歡鋼琴才會進入高等音樂學院鋼琴系繼續深造,但對我國高校鋼琴系的學生而言,可能有些學生并不是非常樂意學鋼琴,只是受家庭等各方面壓力的影響,不得不學。而且,進入鋼琴系的學生哪個沒經歷過考級?目前各種鋼琴考級泛濫的現象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以后有望越來越規范。關常新說。
為了提升鋼琴系學子的文化素養,中國音樂學院在課程設置方面,加重了理論課的分量。比如,開設有鋼琴文獻鍵盤藝術史鋼琴演奏與教學鋼琴伴奏藝術以及中國鋼琴文獻研究和鋼琴藝術概論等專業理論課程,并開展多種學術交流活動,希望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文化水準和藝術素養。
實踐與交流活動是雙翼
據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李民介紹,近10年來,中國音樂學院鋼琴系在黑龍江、山東、山西、寧夏、貴州、云南、河北、江西、福建和廣東等地建立了10余個學生演奏和教學實踐基地,為鋼琴演奏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條件。除了日常教學環節中的各種演出和登臺實踐以外,每年鋼琴系都會組織本科二年級的全體同學進行一次外地演出實踐活動,期間會舉辦多場次的音樂會,給學生們提供走上舞臺、感受舞臺、熟悉舞臺,最終駕馭舞臺的實踐機會。
關常新說,目前他們正在逐步把藝術實踐的工作中心向國際交流和中國音樂文化推廣兩個方向拓展。2004年,由鋼琴系師生組成的代表團受邀赴美國參加了賓夕法尼亞音樂節,除了正常的教學交流和演出外,還專門組織了一場中國作品專場音樂會,并由學生自己用英語向觀眾進行曲目講解和介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鋼琴系師生前往古典音樂之都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和維也納,舉辦了3場中國鋼琴作品專場音樂會,深受當地觀眾好評。我們青年教師有責任更好地推動中國鋼琴音樂與世界的交流,通過中國鋼琴音樂傳播中國音樂文化。關常新說。
另外,從2006年至今,中國音樂學院已經舉辦了6屆北京國際鋼琴藝術節。學校每年邀請6位國際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和教育家,為鋼琴系在國內選拔出來的18位學員開設36節大師課。除此之外,6年來,該藝術節還為學院提供了26場高水平的音樂會和20余場專題講座。
學生就業觀念要轉變
對于鋼琴系的學生來講,不管中西,都屬于難就業群體。
據了解,在西方國家,許多藝術團體是不會專門養鋼琴伴奏人員的。一般是有演出時,才會進行臨時招聘。所以,我國鋼琴系學生應該轉變觀念,不要認為進入鋼琴系就要當李云迪。學鋼琴是為了培養審美素養,不是為了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而且,學生應該有公益心,即使畢業后,也可以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去養老院、福利院等進行演出,或者做一些民眾的普及教育工作。關常新說。
中國音樂學院因為沒有趕搭擴招狂潮,學生數量較少,就業矛盾并不是特別突出。鋼琴系本科生每屆只有15人,四屆也總共60人;碩士研究生也很少。就業壓力總體不大。中國音樂學院招生辦有關負責人稱。就業狀況較好的,有進入音樂學院當教師的,有進入藝術院團擔任鋼琴伴奏的,也有一部分學生期望值比較高,進不了事業單位,而選擇在北京‘漂’著,在琴行授課或者做家教。鋼琴系一位教師稱。
令教師們擔憂的是,我國的專業音樂學院一般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大城市,學生畢業后,即使在大城市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也會選擇留下,不想去二三線城市發展。教師們表示也能理解,我國城市化發展不太均衡,許多城市根本沒有音樂廳等專業的音樂演出場所,不管是在文化氛圍還是硬件設施上,都很難給音樂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但這會造成我國各地區的音樂普及教育差異加大,水準參差不齊,并且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們對此表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