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時演奏 100 首肖邦作品后,10 歲的廣州女孩林琳訴心聲——
我想去玩,也想做鋼琴家
她不是蒼勁的音樂家, 也沒有超人的體能,但她能 5 個小時連續(xù)彈奏 100 首肖邦原創(chuàng)鋼琴曲,讓廣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劉長安靜坐5 個小時欣賞她的獨奏會,并贊以嘆為觀止,不可思議。
她 5 歲起每日練琴至少 4 小時,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但品學兼優(yōu)的小學生,她是鋼琴教育家倪文的得意弟子—— —10 歲的廣州女孩林琳。
然而在鋼琴和游戲之間,她的選擇是我想去玩......
震撼:10歲就開獨奏會
10歲女孩林琳用 5 個小時, 連續(xù)演奏肖邦原創(chuàng)鋼琴曲 100 首,這一幕發(fā)生在不久前廣州的肖邦原創(chuàng)鋼琴獨奏會上。 《雨滴 前奏曲》、 《小犬圓舞曲》、 《瑪祖卡舞曲》、 《自然行板和光輝的大波洛奈茲舞曲》……臺上,時而悲傷、時而浪漫、時而抒情、時而夢幻;臺下,掌聲不斷。
那天,觀眾陣容強大:廣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主席劉長安來了,法國領事館、波蘭領事館的外交官們也來了。
5 個小時,對于演奏者是個挑戰(zhàn)。
四大本厚度總和超過 20 厘米的演奏曲譜,消耗了林琳近 5 個小時。 整整一個下午,從前奏曲到敘事曲,從幻想即興曲到詼諧曲,從夜曲到圓舞曲,繞梁三日。 林琳每彈完一曲, 都要起身向觀眾鞠躬致謝,這個動作,那天她重復了 105 次。
5 個小時,對于聽眾是個考驗。
100 多首肖邦原創(chuàng)、10 歲小女孩、5 小時演奏,現(xiàn)場的業(yè)內(nèi)專家震動了。 劉長安感慨:嘆為觀止,不可思議。 專業(yè)票友
劉先生感嘆:肖邦被譽為‘鋼琴詩人’,我看這小囡囡不簡單,至少可以稱作‘鋼琴鐵人'。
琴緣:5年苦練如一日
林琳如何做到這些? 林琳媽媽說,女兒自幼習琴,5 歲時第一次接觸鋼琴,從此與之形影不離。 2009 年底,林琳師從留法鋼琴教育家倪文。 5 年來,她每天要花 4 小時陪伴鋼琴,周末還要加餐3 小時彈琴。
因此,林琳彈琴的最高紀錄是 7 小時。
我很喜歡鋼琴, 開始覺得它個子好大,而且發(fā)出好多好聽的聲音。 林琳說,也可能是習慣了吧, 我也不覺得怎么累,倒是每天不碰琴或少彈一會兒反而會不習慣,心里會覺得空空的,好像少了點什么。
林琳說,喜歡肖邦的曲子源于師父倪文,是老師將她引入了音樂的殿堂。 倪文說,他指導林琳彈琴時,除了指點技藝,還額外配菜。 他會將每首曲子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相關知識一并講給林琳, 我盡可能深入淺出地給孩子多普及一些知識,雖然有些地方難以理解,但我覺得這對孩子有幫助,要給她留有想象空間,音樂的精髓只能靠她自己領悟。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小孩子能慎獨修行嗎? 林琳身邊有一位監(jiān)護人—— —被她提及多次的 母親。 為規(guī)范女兒練習,林媽媽很嚴格,會念叨,也會因女兒練琴出錯而責罵她。 背著孩子我也曾流淚,有時覺得自己有點兒殘忍。 林媽媽告訴羊城晚報記者, 但天下哪個母親不想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 我們也是苦心一片,好在林琳也很懂事,沒辜負我們。
擔心:長期透支讓人憂
能熟練并優(yōu)美地演繹《英雄》,對肖邦這首經(jīng)典敘事曲的來龍去脈了如指掌,林琳都能搞掂,但她所中意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卻未能如其所愿,予取予求。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 童年是起跑線,但若搶跑是否合適? 10 歲的林琳已學琴5年有余,其他小朋友瘋狂奔跑時,她卻只能端坐琴邊。 對于一個小朋友而言,林琳的付出會否透支? 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身心健康是否有害?
倪文認為,5 個小時獨奏對林琳的體力沒有傷害。 她很特別,愛肖邦、愛彈琴,與眾不同。 也許 500 萬名中國學琴者里,才會有一個‘林超人’,只有這樣的鐵人神童,才能勝任 5 小時超強度的肖邦‘貴族音樂’個人獨奏會。
倪文介紹,國外學生、音樂廳的鋼琴師, 一般都會舉辦自己的鋼琴獨奏會,按照國際慣例,這種演奏通常都在一個小時左右。 國際比賽有半小時、1 小時、2 小時、3 小時等幾個不同的規(guī)格,沒有好體力,休想像李云迪那樣參加華沙肖邦國際鋼琴大賽長達 3 小時的比賽曲目。
倪文說,反觀國內(nèi) 10 級、英皇 8 級考試模式,僅需彈 12 分鐘。 這樣無法培養(yǎng)出開‘一小時個人獨奏會’的鋼琴師。 倪文說, 只要跳出國內(nèi)‘官本位’斗爭式的音樂學院,你就有機會將來出國留學成為大師。
但劉長安擔憂, 跳開鋼琴本身來說,為一個 10 歲的小學生開 5 小時的獨奏會,對她的身心健康是應當慎重,尚需研究。
對話
很多時候我都是趴在鋼琴上哭
羊城晚報: 每天練那么長時間的琴有沒有覺得辛苦?
林琳:習慣了,也不怎么覺得累。
反倒是每天不彈琴或彈不夠時間就會感覺渾身不舒服。 我特別喜歡肖邦的曲子, 彈起來就感覺自己走進了曲子一樣,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羊城晚報: 練琴中最苦的是什么時候, 有沒有掉過眼淚, 或者想要放棄?
林琳:有時候彈琴時間長了,胳膊酸了就容易出錯,媽媽就會嚴厲地責備我, 很多時候我都是趴在鋼琴上哭,基本上是和鋼琴一起哭的,因為媽媽會逼著讓我繼續(xù)彈。 這么多年,當然也有想過放棄,但我覺得放棄了就對不起爸爸媽媽和老師,所以就堅持下來了。
羊城晚報:除了肖邦和鋼琴,你還喜歡什么,喜歡芭比娃娃嗎?
林琳:平時基本上都在練琴,沒什么時間玩玩具。
羊城晚報:不練琴的時候,有哪些娛樂?
林琳: 不練琴的時候我喜歡玩電腦,在電腦上看動畫片,特別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 我也喜歡像喜羊羊它們一樣,和小伙伴一起玩,但平時很少有時間, 所以慢慢地同學們有活動就很少再叫我了。
羊城晚報:如果給你兩個選擇,鋼琴和游戲,你選哪個?
林琳:……我想去玩……(眼噙淚花)羊城晚報: 聽媽媽說你幾乎所有的課余時間都在練琴, 會不會影響學習?
林琳: 我一般都是用午休時間寫作業(yè)的,所以要認真地把作業(yè)寫完,沒時間磨蹭。 鋼琴是我的愛好,但我也愛學習, 這次期末考試我就考了全班第二名。
羊城晚報:鋼琴彈得這么好,學習成績也很棒,那以后的理想是什么?
林琳:鋼琴家,那是我的理想。
記者手記
鋼琴神童 不比效仿
很多時候我都是趴在鋼琴上哭,我想去玩,同學們基本上不與我玩……林琳噙著眼淚的話警醒并刺痛著我: 在現(xiàn)實與夢想之間,我們該如何選擇?
林琳的成功有多種因素, 而時下也有一股熱叫做鋼琴熱。
當家長發(fā)揮決定制時,代替孩子投興趣票,不少家長心存各種動機,趕時髦、升學加分、希望孩子成為大師……受這些動機驅(qū)使讓孩子學鋼琴是不對的,家長應認識到鋼琴教育的本質(zhì)是音樂藝術素質(zhì)教育,鋼琴只是媒介,要通過學習鋼琴讓孩子學習音樂、了解音樂、領悟音樂。
倪文說,強擰的瓜不甜。
專家稱, 一個人達到怎樣的音樂水平,取決于他是否具備音樂天賦。 個體音樂天賦先天差異非常大,對于鋼琴、小提琴這樣高度復雜的樂器,要達到一般的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具備的。
林琳天賦很好, 即便這樣的好苗子也要通過刻苦練習,才能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家長們與其光看表面, 頭腦發(fā)熱地 一窩蜂、一波風、一場空,倒不如挖掘孩子的興趣, 尊重孩子的選擇, 再加以正確引導,將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和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