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藝家琴行在首屆音樂沙龍上展示了德國鋼琴品牌福里希一臺價值70多萬元的三角鋼琴,留美鋼琴家周文華進行了現場演奏。據了解,我市鋼琴學習者數量近年來呈較快上升趨勢,年人均學琴投入近萬元,鋼琴消費也漸趨高端。
一擲千金買鋼琴
前不久,鋼琴老師小悠花40多萬元買了一架鋼琴。這架算得上豪華的鋼琴,是她經過思想斗爭后,放棄買車計劃購得的。按她的話說,她愛琴就像男人愛車一樣。不少鋼琴演奏家或熱愛鋼琴的人都有這種情結。
藝家琴行負責人陳辛格告訴記者,溫州市場上的高端鋼琴品牌不多。自從他們引進德國鋼琴品牌福里希后,市場反應不錯,售價4萬元以上的鋼琴時常有人購買,也不乏幾十萬元的大單。一些溫州人甚至跑到上海、北京等地購買更加高檔的鋼琴。我們代為做售后服務的,知道至少有七八架超過100萬元的鋼琴被溫州人買走。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家長傾向于為孩子購買1萬—2萬元的入門級鋼琴,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則會選擇3萬元以上較高端的鋼琴。
據業內人士估計,市區每年銷售鋼琴5000架左右,擁有上億元市場。市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我市每百戶城市家庭鋼琴擁有量為4.19架,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學琴費用不菲
比起買琴,學琴的培訓費用支出是持續性的。就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根據學習級別和老師情況不同,一節琴課最少約100元,高的要二三百元甚至更高。如果按月均學4次琴800元計算,一年培訓費就要花掉9600元。
80后鋼琴老師袁顯妙告訴記者,她從小開始學鋼琴,那時每節課40元左右,能找到比較不錯的老師,現在普通老師的培訓費都在100元/節課以上,一些專業鋼琴老師的培訓費則更高。
不少學琴的孩子會選擇考級或參加比賽。市鋼琴協會秘書長楊驥堅表示,鋼琴考級有很多種,既有中央音樂學院等組織的全國性樂器考級,也有省區市的音協、音樂學院等組織的地區性樂器考級。各機構收取的考級費用少則幾十元,多則數百元,市區每年參加鋼琴考級的人數在四五千人。
學琴為陶冶情操
楊驥堅告訴記者,其實現在很多讓孩子學鋼琴的家長也不看重考級、比賽一類的硬性指標,鋼琴在開發智力、培養氣質等方面有突出作用,鋼琴演奏既有文學的浪漫,又有理科的精確,是文理訓練的最佳途徑。不少家長明白這點,因此讓孩子去學鋼琴。
8歲的樂陶剛上小學,琴齡已有3年。媽媽王女士告訴記者,5歲時帶女兒去一個有鋼琴的朋友家玩,女兒對鋼琴非常感興趣,并要求學習,考慮到女孩子彈琴很有氣質,就讓她一直學到現在。女兒樂感不錯,現在已經能彈不少曲子,但沒去考過級,我們都覺得考級不是衡量水平的標準。
取得美國堪薩斯音樂學院鋼琴系碩士學位的留美鋼琴家周文華表示,目前國內鋼琴教育還存在死摳技術,片面講究彈深、彈難、彈快的氛圍,考級曲目也多為又快又難的曲子,其實越慢的曲子反而越難彈,需要演奏者的藝術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