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鋼琴考級即將來臨。上海音協和上海音樂學院兩大考級大本營的報名人數都過萬,這其中琴童的隊伍最為浩蕩。學琴本為修身養性、提升藝術本領,但在不少學琴之家,老師、家長催馬揚鞭,拔苗助長之風仍然盛行。業界人士指出,人為拔升級別、考前拼命惡補,當屬考級圈時弊之最重。
拔級違背學琴規律
家住楊浦區的惠惠還在幼兒園大班,學琴才一年出頭,本來每天練琴半個多小時,開開心心,最近卻害怕聽到練琴兩個字。原來,老師在幾個月前向家長建議,讓孩子參加三級考試,家長覺得學琴花費不菲,但如果習琴一年就能過三級,這個三級跳還是劃算的。于是不顧惠惠手指能力還很弱、節奏感也不強的實際狀況,領回了三級曲目。這樣,孩子每次練曲都非常痛苦。
記者從滬上鋼琴教育界人士處了解到,由大人一廂情愿拔級別的情況,在業余鋼琴教育領域,尤其是私人帶教中比較常見。對于帶教老師,將級別拔升到一定高度,便意味著加課時加價碼;而對于家長來說,投入總是希望更早有產出。原上海電影樂團小提琴首席張欣認為,人為拔升級別對于孩童的身心承受力都是一種摧殘。違背規律的跨級考,就算能讓兩級水平的混過三級,四級的混過五級,但孩子學琴的基石沒有搭牢,日后水平要再往上爬升,就困難了。
惡補摧毀音樂興趣
因為瞄準考級過關,循序漸進的日常鋼琴學習日程被打破。尤其對水準不到、人為跳級的琴童來說,考前幾個月上千遍地惡補三個曲目,成了他們擺脫不掉的夢魘。一些家長恨不得考級曲目半年前就公布,水平不到?練上半年總歸過得去了吧?
上海音協鋼琴考級總會負責人郭強輝說,只有在規定周期內駕馭三個完全陌生的考級曲目,才說明考生基本具備相應級別彈奏水平。故此,音協嚴格固守提前兩個多月公布曲目的底線。走捷徑打探曲目,或者提前半年公布曲目,對考生都是有害無益的。
上音附中一些老教師認為,讓孩子長時間地重復彈奏一個曲子,而不及鋼琴學習的其余各個側面,對于孩子的音樂興趣是毀滅性的。一些最初被美妙琴音激發興趣而來的琴童,到頭來甚至變得討厭鋼琴。上海琴童藝術中心校長蔡福華就曾親見一位琴童走出十級考場后狠狠地說:這輩子再也不想碰鋼琴了。這是業余藝術學習舍本逐末的悲劇。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一紙證書易得,可是以孩子喪失藝術天性、音樂興趣為代價換來的九級、十級、演奏級,又有什么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