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指揮大師諾林頓爵士執棒的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曾在世博年登上東方市民音樂會的舞臺,帶來了申城樂迷難忘的獨具魅力的斯圖加特之聲。4月,新銳指揮德內夫將執棒這支素以精準而享譽全球的一流名團,再度造訪東方藝術中心,并與本土學院派鋼琴家孫穎迪合作,浪漫上演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
或許誰都沒能預想到,在名團輩出的德國,這支成立于二戰后的年輕樂團會取得今天的驕人佳績。在短短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樂團先后與切利比達克、馬里納爵士、杰爾梅蒂等指揮大師締結下音樂良緣,在各位名家的悉心打磨下,奠定了樂團扎實的音樂根基。1998年而后的13年間,樂團更是迎來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時期。時任樂團藝術總監的諾林頓爵士始終在摸索探尋一種能真正代表音樂本質的聲音,不贊成弦樂揉弦的他致力于為該團打造無差錯的音樂形象,所精磨出的純凈音色被評論家們贊譽為斯圖加特之聲。
斯圖加特之聲與有著天鵝絨般弦樂音色的維也納之聲、金子般輝煌銅管的芝加哥之聲一同,貫以延續著古典音樂的經典脈絡。同時,因其良好得保持了詮釋經典交響作品的傳統,樂團也被公認為是最接近音樂原典的交響樂團。2011年9月起,法國籍新銳指揮德內夫接棒掌管樂團,對于接手諾林頓打造的斯圖加特之聲,德內夫并沒有感到絲毫壓力,反而賦予了樂團法蘭西式的全新音樂活力。此番的上海音樂會,便可尋覓到這位指揮的用心之處。舒曼和斯特勞斯的作品彰顯出樂團純正的德國血統,而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序曲及德彪西的《大海》則是指揮與法國間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