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5月5日 20:00
場館:星海音樂廳交響樂廳
票價:680、480、380、300、200、100
時隔一年,79歲高齡的傅聰再度來到廣州星海音樂廳,將于2013年5月5日晚與廣州的樂迷一起分享貝多芬、舒伯特、斯卡拉蒂、彪德西等名家的作品。
傅聰的音樂旅程
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童年時代斷斷續續的上過幾年小學,主要在家由父親督教。八歲半開始學鋼琴,九歲師從意大利指揮家和鋼琴家、李斯特的再傳弟子梅帕器。1946年梅帕器去世后,傅聰基本上是自學,一九四七年曾就讀上海大同附中。1948年隨父母遷居昆明,先后就讀于昆明粵秀中學和云南大學外文系,中斷了學琴。1951年只身返回上海的父母身邊,跟蘇聯籍鋼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學琴一年,因老師遷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奮自學。1953年與上海交響樂隊合作,彈奏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獲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辦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鋼琴比賽中獲第三名。1954年赴波蘭留學,師從著名音樂學學者、鋼琴教育家杰維茨基教授,并于1955年3月獲《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8年深秋以優異的成績于華沙國立音樂學院提前畢業。1958年底,移居英國倫敦,一直到1979年4月,才應邀回國參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會和骨灰安放儀式。80年代,年年回國演出和講學,先后聘為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最近兩年又受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邀請,兩度歸國演出和講學。
PROGRAMME
(曲 目)
SCARLATTI 6 Sonates 斯卡拉蒂 六首奏鳴曲
e minor Andante K402 e小調 行板
E major Allegro K403 E 大調 快板
g minor Cantabile K546 g 小調 如歌似的
G major Allegro K547 G 大調 快板
C major Allegro K514 C 大調 快板
C major Allegro K515 C 大調 快板
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1685-1757)是當時最優秀大鍵琴演奏家之一,曾與亨德爾比賽大鍵琴演奏,結果不分勝負。曾任職羅馬圣彼得大教堂音樂總監,期間創作了包括550多首作品的十五卷無伴奏鍵盤奏鳴曲,既是練習曲又是奏鳴曲的形式具革新意義的作品,給大鍵琴引入了許多新的技法,使鍵盤樂器的演奏進入一個新天地,確立了其作為主要羽管鍵琴作曲家的地位。對鍵盤音樂發展而言,在當時以歌劇為根基的那不勒斯風格拘泥保守,斯卡拉蒂擺脫束縛,自由實驗,鍵盤樂器的技巧完全得以展現。
斯卡拉蒂的奏鳴曲作品大都是兩段體,音符急速的重復,從大調到小調突然的轉換,造成一種類似隨意彈撥吉他的效果。這些出名難彈的曲子,有時要求演奏家雙手交叉,并彈出快速音階和琶音。演奏家將以高超的技巧,演奏得洗練、扎實,音色幽靜而美妙。
DEBUSSY 德彪西
Hommage a Haydn 向海頓致敬Les soirs illumines par l'ardeur 爐火照亮的夜晚
du charbon
La plus que lente 慢快步
德彪西(1862-1918)法國作曲家、鋼琴家,德彪西與象征派詩人及印象派畫家交往密切,創作追求自由的色調對比。他把音樂中的和聲從邏輯功能中解放出來,從而獲得了更強烈的和聲色彩變化。作品常取材于詩、畫以及自然景物,寫景抒情細致入微,作曲技法和音樂語言有著別具一格的表現力。主要作品包括管弦樂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大海》;鋼琴曲《貝加馬斯卡組曲》、《版畫》、《意象》、《兒童園地》等;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這些音樂精細地刻畫出世間萬物內在的美感,并能使每個人被這種美所感染;它們的創作靈感大都來自于從大自然中獲得的印象,德彪西曾說過,神秘的大自然就是自己的宗教,于是海浪的咆哮、樹葉間的風聲、夜空的寂靜、光亮中的色彩、小鳥的啼鳴、地平線的曲線等等,都成為了他音樂中的素材。
《向海頓致敬》為海頓逝世一百周年而創作的作品,即當國際音樂協會決定出版一本獻禮曲集,作為健在的作曲家們對這位奧地利交響樂大師的紀念。德彪西寫這首作品所用的主題材料是從海頓名字的字母中經過一段曲折的過程而取得的。"H" 在德國音名中自然是"B" ,而其他兩個非音樂字母"Y" 與 "N" ,他是按著A、B、C、……字母的順序沿著鍵盤從"A" 開始直排到它們一一出現為止。結果拼成為B、A、D、D、G,這樣,建立在這些音上的主題首先出現在第八小節。以后它在充滿活力的樂段開始處成為有推動力的動機,低音部柔和、連續的和弦進行了幾小節以后,高音部的右手和弦仍在幾小節以后繼續前進,蜷縮著的一些變化和弦標有活潑字樣,同時(部分地)象鐘鈴似的美妙的聲音流動在最后持續和弦音的上方。
BEETHOVEN 貝多芬
Sonate in E major op.109 E大調奏鳴曲 作品109號
Vivace ma non troppo 活板,但不過分
Prestissimo 最急板
Andante molto cantabile 非常富有表情的歌唱性的行板
ed espressivo
貝多芬(1779-1827)德國作曲家。一生坎坷,26歲失聰,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在進步思想遭禁錮的年代里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自己的作品為共和理想吶喊。代表作有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他的和聲語言充滿動力,節奏空前活躍,旋律的表現力極為豐富,其作品集古典音樂之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先河。
貝多芬的第30號鋼琴奏鳴曲,E大調,OP109,作于1820年,獻給麥西米亮妮 布倫塔諾,麥西米亮妮的父母當時都曾在經濟上援助過貝多芬,麥西米亮妮當時只有18歲,貝多芬對她十分寵愛。全曲包括三個樂章:1、不太快的快板,以速度與拍子都不同的兩個主題寫成奏鳴曲式,輕盈而柔和的第一主題與沉重而動態的第二主題形成強烈對比。2、最急板,性格上屬諧謔曲,把素材在短時間內濃縮,作各種變化,是積極性的力感與消極性的沉靜相交錯。3、如歌的行板,由六個變奏組成。
Intermission 中場休息
SCHUBERT 舒伯特
Sonate in G major D894 G大調奏鳴曲 作品894號
Molto moderato e cantabile 如歌似的有節制的中板
Andante 行板
Menuetto - Allegro moderato 小步舞曲 — 有節制的快板
Allegretto 小快板
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一生留下600余首藝術歌曲和大量器樂曲,被譽為歌曲大王作品以抒情性為主,結構自由,旋律性強。舒伯特如同一位隱者自怡悅的行吟詩人,他在大自然里信步所致,詩性勃發,不能自休。其代表作包括:《未完成交響曲》、《G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天鵝之歌》、《冬之旅》等。
第18號奏鳴曲,G大調,D894作于1826年。舒伯特所作的鋼琴獨奏用的奏鳴曲中,包括練習作品及未完成作品,總數在21首以上。這部作品出版時是以《幻想曲、行板、小步舞曲及稍快板》為名,因此常被稱為《幻想奏鳴曲》。這是舒伯特精神高雅的杰作之一,舒曼對它的評論是:萬事都在有機的渾然的生命中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