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杭城已經有了嚴冬的感覺,在大家都減少晚上外出的同時,昨晚,由杭州愛樂樂團帶來的魔力黑白鍵音樂會卻人氣十足。據杭州愛樂樂團團長鄧京山透露,有不少鐵桿觀眾是專門從上海組團趕來,為的就是看杭州愛樂請來的一位超級大腕——著名鋼琴家安德烈·加夫里洛夫。
激情澎湃、揮灑自如、行云流水……似乎每一個溢美之詞都能來形容這位前蘇聯的鋼琴演奏家。透過那架黑色斯坦威鋼琴,戴著金色十字架,打扮成教父形象的加夫里洛夫就像一個從電影中走來的傳奇人物。在來自德國的指揮瓊納斯·阿爾伯的激情指揮和杭州愛樂的伴奏下,他用一曲一氣呵成的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徹底征服了杭州觀眾,尖叫聲和掌聲在謝幕時此起彼伏。
說起來,加夫里洛夫的個人經歷也堪稱傳奇。在冷戰時期,蘇聯政府在許多方面與美國展開一比高低的競爭,古典音樂也包括在內。這個時期蘇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國內的藝術家提出近乎殘酷的要求,以使他們能夠成為世界超一流的藝術家。于是前蘇聯在客觀上為20世紀的古典樂壇鑄造了另一個巔峰,造就了一批大師級的音樂家。和李赫特、吉列爾斯一樣,加夫里洛夫也是前蘇聯涅高茲鋼琴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一位世界級鋼琴家。他擁有著俄羅斯鋼琴學派無懈可擊的高超演奏技藝、奔放熱情的表達方式以及超群的控制音色變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夫里洛夫對所演奏的作品具有一種獨特的理解才能。可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在加夫里洛夫飛黃騰達的巔峰時期,克格勃不允許他出國與柏林愛樂及卡拉揚合作,甚至在國內也被禁止演出。因此,當他在1984年首次被允許前往英國時,他與后來的妻子決定再也不回蘇聯了。這段經歷,讓加夫里洛夫變得成熟。如今取得德國國籍的加夫里洛夫在鋼琴界更是如魚得水。在他看來,音樂是最好的密碼,保存著人類的情感、心理與思想狀態。把這些密碼譯解成音符,讓人聽見作曲家封鎖在密碼里的聲音,是演奏者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