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深圳音樂廳上演了一場鋼琴饕餮盛宴。第七屆深圳雙鋼琴四手聯彈表演賽在這里隆重舉行,全國各地鋼琴愛好者匯聚一堂,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技能比拼。
據介紹,中國深圳雙鋼琴四手聯彈表演賽,已經成功舉辦六屆,與往屆百花齊放的情況一樣,本屆表演賽吸引了來自中國內地及法國、澳大利亞、香港、美國、巴西、印度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82組364人來參賽。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年僅4歲;既有來自廣州星海音樂學院、深圳大學藝術系、深圳藝術學校及香港等院校的專業學生,又有退休職工、普通白領等業余鋼琴愛好者。
和往年不同的是,本屆比賽不光是對體智健全的人開放,盲人、智障兒童等也都出現在賽場上,成為今年的一大亮點。福田區公共文化體育發展中心負責人表示,雖然參與賽事選手的國籍、年齡、性別、職業、文化背景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走在一起,凸顯出了這項活動廣泛的群眾基礎。
據了解,雙鋼琴、四手聯彈是由兩名或兩名以上演奏者,在一架或兩架鋼琴上共同完成一部樂曲的演奏。這一形式對鋼琴演奏者的演奏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多聲部思維能力、和聲的聽辨與分析能力、平衡能力、聲音的協調性以及音色的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極高,國內目前并沒有專門這種形式的比賽。
演奏者之間要保持默契配合,才能將一首樂曲演繹好,這就要求選手具有和諧、協調與合作精神。擔任本次比賽藝術總監的李奕昭女士20年前就開始從事鋼琴培訓工作,在她看來,雙鋼琴、四手聯彈倡導的這種協作精神,無疑在演奏的同時,提升了少年兒童等學習者的內在素質,而舉辦這樣的比賽,也正是看中這一點,而非只是要取得一定的名次。
作為深圳的中心城區,福田區的鋼琴教育培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歷年來,賽事的指定報名點都分布在以轄區為主的社會藝術培訓機構。李奕昭告訴記者,深圳福田的鋼琴文化事業要想再上新的臺階,舉辦這樣的全國性賽事,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政府還應當適當加大對藝術培訓機構、專業教師的扶持力度,減輕他們的后顧之憂,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匯集到深圳,匯集到福田,這對于深圳打造鋼琴之都,具有積極長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