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1990年因不滿自己的發揮中途退出利茲比賽而聞名世界的鋼琴家,是目前國際上最受關注的鋼琴家之一。本場音樂會也是本年度國家大劇院鋼琴系列又一場令樂迷心跳加速的鋼琴盛宴。
去年,皮奧特·安德索夫斯基首次到訪中國,在國家大劇院憑借他頗為拿手的肖邦和李斯特曲目,給北京樂迷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今年第二次獲邀登臺國家大劇院,安德索夫斯基帶來的是頗受文藝青年迷戀的捷克作曲家雅納切克的鋼琴小品《荒草蔓延的小徑》。除了這首頗為冷門的鋼琴小品外,安德索夫斯基還將在此次音樂會上獻上巴赫的英國和法國組曲以及年度唱片大獎金曲之舒曼《幻想曲》。
安德索夫斯基的成名史像個傳奇。1990年,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當時20歲的波蘭選手安德索夫斯基正在半決賽環節演奏,他剛剛以對貝多芬偉大杰作《迪亞貝利變奏曲》的深刻詮釋,讓評委席中那些見多識廣的前輩嘖嘖稱奇;但是,當他剛剛投入到貝爾格《變奏曲》的音樂世界中,忽然,琴音戛然而止,只見安德索夫斯基站起身來,毫不猶豫地轉身朝后臺走去。一時間,現場一片嘩然。很多評委曾暗示:只要他繼續回到舞臺,便能夠順利晉級決賽甚至有望摘得桂冠。但是安德索夫斯基退意已決,如此讓人大跌眼鏡的個性之舉,卻使他在日后聲名大震。此后的十余年間,安德索夫斯基以自己非凡的實力和追求完美的藝術姿態在琴壇大展拳腳,徹底打消了人們先前的成見。在采訪中,皮奧特表達了他多年前退賽的實情:我當年只是華沙音樂學院一名學生,能夠進入第二輪已經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可我竟然一直彈到了半決賽,但我那時想的并不是要如何贏得比賽,我只希望能夠彈到最好,彈得更好。所以自己哪怕有任何一絲不完美,我就覺得這樣很內疚,也很掙扎。甚至到了今天,安德索夫斯基依然會在一場個人獨奏音樂會上因為一些細微的不完美而倍感糾結,希望能逃離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