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日本NHK樂團在指揮家尾高忠明的帶領下上演了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的管弦樂作品《風多么緩慢》、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并與中國鋼琴家陳薩合作了柴氏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作為我們最熟悉的鄰居的NHK樂團在國家大劇院展現出了其優異的演奏水準,足以比肩國際水準的優秀樂團。
《風多么緩慢》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武滿徹風格,作品調性晦暗,旋律琢磨不定,但作品的整體走向十分明確,透過器樂演奏的各種微妙變化描繪出了寫意的景色。在這部作品的演奏中樂團的每個聲部的弓速、演奏力度都呈現出了一種驚人的統一。特別是第一小提琴聲部在作品中段用滑奏的方式奏出的一個弱音在那一時刻讓作品變得無比鮮活。
不過,上半場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演繹卻不那么令人滿意。樂團在具有了厚重的同時卻未能避免刻板,在此次與陳薩合作演奏中樂團幾乎總是處于被動局面,許多本應出彩的段落卻止足不前。特別是第二樂章,從開頭的撥弦起,樂團總是表現出正確而又無趣的演奏,在這樣的局面下圓號與雙簧管的錯誤顯得愈加刺耳,音響光彩,音樂卻很難稱得上輝煌。反觀陳薩,這位風格更偏向內斂的鋼琴家在本場演出中很好的掌握了柴氏第一鋼琴協奏曲大氣而燦爛的語境,演奏中投射出了誠懇的激情,始終勉力地拖帶著沉重的NHK前行,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是火光四濺——第一樂章中電光火石般的八度演奏輕易地征服了觀眾。但無奈的是,雖然樂團和陳薩在節奏上似乎始終是合拍的,但除了第三樂章的結尾部分之外,樂團并未能予以鋼琴家的激情以充分響應。
在下半場,樂團的風格與整體詮釋能力在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俄式深度挖掘旋律的風格所不同的是,在尾高忠明執棒下的NHK更多地以嚴謹的手法構建出音樂的結構,寬廣的音樂動態讓老柴在這里浮現出了些許貝多芬的影子,少了一些舞蹈的搖曳,即便是在輝煌的第四樂章亦如此。但不得不說的是,樂團的演繹自始自終都呈現出一種十分整體化的音樂風格,各聲部之間的銜接無比流暢,音響也非常統一。很顯然,這是一支具有成熟風格的職業交響樂團。
事實上這場演出最大的震撼來自于樂團的返場,選自巴赫D大調管弦樂組曲的詠嘆調,樂團將這首純弦樂作品演奏得氣息連貫、線條悠長,整個弦樂組的音色呈現出明亮的光彩,特別是對不同演奏力度的準確把握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無論多么慢的節奏,樂團總是能夠穩得住,讓音樂始終處于均勻的流動狀態,而綿密而渾厚的音響也增添了許多煽情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