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19歲的大男孩,陽光、自信、愛笑,侃侃而談,偶爾也會有點靦腆地摸摸鼻頭上的青春痘。這個叫張浩天的華裔鋼琴家出生在南京,7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10歲時他投師加拿大著名鋼琴家薩沙博士門下,在各類音樂比賽中頻獲大獎,現已在國際樂壇展露頭角。9月1日晚,他將參加南京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由樂博公司主辦的指尖下的對話——雙鋼琴音樂會,參加由國際鋼琴大師帕芙麗娜領銜的演出。昨天記者獨家專訪了這位剛剛抵達南京的鋼琴界新星,在音樂上他有著超越年齡的成熟,他堅持思想才是音樂中最重要,遠勝于技巧。
會說流利的漢語,但不會書寫中文
現在張浩天正以全額獎學金就讀于美國紐約著名的曼尼斯(Mannes)音樂學院鋼琴系,師從鋼琴系主任、鋼琴大師帕芙麗娜·多科夫斯卡教授及弗拉迪米爾·凡尤維克博士。扎實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以及熱情奔放的表演風格,充分展現了其充滿陽光、自信、時尚的美好形象。年紀輕輕的他已經獲得加拿大全國音樂比賽第一名、美國金斯韋爾國際青年鋼琴大賽總決賽第二名、西雅圖年輕藝術家音樂節金獎,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藝術節金獎等多項國際鋼琴大獎。從2007開始,張浩天回國舉辦個人音樂會,在深圳、上海、北京、南京等地演出反響熱烈。2009年7月與海內外著名藝術家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獲得圓滿成功。今年3月與著名指揮家譚利華及北京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合作表演協奏曲、5月在紐約斯坦威音樂廳舉辦獨奏音樂會……張浩天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但他不會用中文書寫,是一位在中西方雙重教育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鋼琴家,東方的文化基因對我的演奏給予了充分的營養,我很幸運。
思想永遠是第一的,手指是為思想服務的
12歲時張浩天曾與加拿大魁北克交響樂團合作,演奏普羅可耶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張浩天憑借其扎實的基本功、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鮮明的個性,贏得全場觀眾高度贊賞和長時間喝彩。13歲時他演奏難度極大的李斯特鋼琴協奏曲《死亡之舞》,每次演出都受到觀眾的熱烈喝彩,有一次觀眾的掌聲竟持續了近3分鐘。他說東方的文化基因給予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骨子里肯吃苦和執著的信念,但他并不盲目追求技巧上的嫻熟,我喜歡的李斯特說過一句話:思想是第一位的,第二是耳朵,手指排在第三,因為技巧是為我們的思想服務的。我覺得在音樂中,思想是最重要的,思想讓每個音樂家都不一樣,如果大家都盲從于技巧,那么每個人都一樣,就不需要音樂家了。手指是為思想服務的,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家技巧都差不多,差異就在于大家對音樂的想法和理解。
熱心慈善,為奧運健兒首彈《茉莉花》
記者采訪剛結束,張浩天就要趕去練琴,距離雙鋼琴演出還有兩周時間,但他的行程相當忙碌,先是明天張浩天將參加江蘇迎接奧運健兒的歡迎儀式,他將在現場第一次公開演奏《茉莉花》,對于這個在國外長大的孩子,張浩天說自己對這首《茉莉花》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茉莉花》是一首有著中國弦樂感的音樂作品,用鋼琴去演奏需要一種不同的風格?!盾岳蚧ā返难莩姹居泻芏?,但鋼琴演奏并不多。我參照了演唱和民樂演奏的版本,因為鋼琴演奏本身就是把這首弦樂化的曲子加工過的,我想找到自己的想法去加工,而不是參照別人的方式。此外他還將在現場演奏李斯特的《鐘》來慶賀2014年南京青奧會的倒計時。8月23日,他還將趕赴合肥參加《關愛留守兒童,建設和諧家園》鋼琴小提琴重奏音樂會。這兩項活動均是公益性質,在他看來,慈善和愛心是一個音樂家必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