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時飄下的零星雨點兒,讓昨天的北京城頗顯涼意,不過,位于豐臺區的北大附屬實驗學校一間階梯教室里,卻是熱情彌漫,熱浪襲人。這場由國家大劇院主辦的五月音樂節公益演出,將平日里可能只在電視里見過的鋼琴公主陳薩,請到了同學們面前。
距離活動開始還有10分鐘,來自學校初一年級、初二年級的百余名學生,便已齊刷刷地一排排坐好靜候開場了。很多同學拿起每個座位上都有的一本小宣傳冊看起來,上面有關于大劇院五月音樂節的介紹,還有很多古典音樂知識,比如,什么是室內樂?室內樂有哪些主要形式?如何欣賞室內樂?
曲目是陳薩精心挑選的,第一首是海頓《C大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演奏前,陳薩進行了簡短講解:這首曲子擁有清新、包容、單調、天真的調性,節奏和律動很美。停頓片刻,她的雙手放在了黑白琴鍵上,旋律隨即流出。開頭是一種戲謔的感覺,接下來好像遇到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你們聽這一節,像不像哈哈大笑……每彈一小節,她都會配上解說,寥寥數語,形象傳神。同學們端坐聆聽,入情入神。
一曲奏畢,陳薩開口:今天還有三位小琴童要給大家表演。我怕他們越聽我彈奏越緊張,所以,咱們先請他們上臺表演吧!
首先登臺的是一個7歲女孩,4歲開始學琴,她將一首《賣報歌》彈得輕快流暢。她可比我學琴早啊,我7歲才開始學琴。聽著,陳薩不禁想起了孩童時代的自己。當被主持人劉芳菲問及有何感受時,略顯緊張的小女孩兒一字一句地說: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里彈琴,我感覺,面對現實,非常真實!她毫無章法的表達,引得現場一陣陣爽朗笑聲,歡悅情緒不斷升騰。
第三個登臺的是一個小胖子,十二三歲,走起路來慢吞吞,圓圓臉上的肌肉一顫一顫的。很難想象,完全背譜的他,能用胖胖的雙手在鋼琴上彈奏出美妙的克萊德曼鋼琴曲。當主持人問臺下的同學們知不知道這首曲子的名字時,得到了異口同聲的回答:聽過!《夢中的婚禮》!話音剛落,陳薩露出了吃驚的表情,我還以為是《童年的回憶》呢,原來我記錯了!
針對每一個琴童,陳薩都給出了指導意見,而她送給所有琴童的話,也許更能表達她從小到大20年琴路的感觸與體悟:如果你們喜歡彈琴,那就去得意地彈,為自己自豪!
中國作品《快樂的牧童》、肖邦的《小狗圓舞曲》……在隨后的演出中,陳薩將一曲曲美妙的作品精彩演繹。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其中那些來自玉樹班和貴州革命老區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聆聽古典音樂,就像來自青海玉樹的卓瑪拉措同學說的,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古典音樂,今天陳薩姐姐為我們演奏了很多優美的鋼琴曲,讓我們對古典音樂有了更深層的了解。我希望以后還能看到這樣的演出。
截至本月末,大劇院五月音樂節還將舉辦20場公益演出活動,讓古典音樂飄進更多場所與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