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與12月7日,法國鋼琴家艾瑪爾與英國鋼琴家史蒂芬將分別在上海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雙方都將在音樂會中演繹浪漫派大師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以此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
法國鋼琴家艾瑪爾自小開始學習鋼琴,在早年的學習階段中,他接觸了大量新近及不同文化的現代音樂作品的知識。通過與梅西安、布列茲、施托克豪森等當代音樂家的接觸,艾瑪爾受到各種與傳統學院派感覺截然不同的音樂作品的影響。更大的契機源于結識現代作曲家喬治·利蓋蒂,通過他的作品,艾瑪爾開始探索詮釋作品的多樣性。
來自英國的鋼琴家史蒂芬·賀夫被譽為最有希望成為大師級人物的音樂家。在分別就讀于英國皇家北部音樂學院與曼徹斯特的朱麗亞音樂學院后,1983年,史蒂芬獲得了紐伯格國際鋼琴大賽的冠軍,并在此后同眾多著名音樂家合作,其中就包括阿巴多、阿什肯納齊、多南伊、迪圖瓦、捷吉耶夫、馬澤爾等人。
艾瑪爾與史蒂芬將分別于2011年11月25日與12月7日在上海音樂廳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作為音樂廳紀念李斯特誕辰200周年系列演出的一份子,雙方都將在音樂會中演繹浪漫派大師李斯特《B小調鋼琴奏鳴曲》。
對這部充滿炫技的華麗作品,艾瑪爾認為, 這首樂曲應該是李斯特所創作的最杰出的作品了。這首作品結合了古典主義音樂形式與浪漫主義音樂幻想,主題的固定變形同時構建了樂曲的特征與協調性,大篇幅的單樂章結構為作品創造了巨大的華麗感。
史蒂芬則評價《B小調鋼琴奏鳴曲》可能是整個浪漫主義時期最杰出的鋼琴作品。它的每個動機和發展都是一個驚喜,需要像即興創作那樣去細心體會;但同時這部作品也需要像觀摩宏偉建筑那樣結合每個部分來統一欣賞。這些體會以及作品對人類生存環境的探索比彈奏這部作品更有難度。
對比艾瑪爾與史蒂芬,前者最初以彈奏梅西安出現在大眾視野,后者則在拉赫瑪尼諾夫的作品上頗有造詣。不過二人在唱片出版曲目方面都具有極廣的覆蓋面,從古典主義時期到近現代作品都有涉獵。相信此次英法兩國藝術家對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將會有超脫古典范疇且具獨特理念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