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智孺彈琴非常投入 記者 白石 攝
要想作者所想才能彈好琴。學琴9年,這是費智孺的切身感受。用他話說,不用腦子彈鋼琴肯定完蛋,他首次參加國際比賽就獲得了同齡組一等獎。
參加國際比賽拿獎
中新國際音樂比賽始于2007年,每年一屆。今年的比賽地點設在新加坡,1月27日,來自長春的選手費智孺獲得鋼琴IV組開放作品一等獎。
費智孺,不滿14歲,現就讀于吉林藝術學院附屬中學鋼琴表演專業。近日,記者在吉林藝術學院琴房見到了他。
費智孺一身運動裝,圓圓的小臉,見到陌生人,先是靦腆,很快就活潑起來。問到得獎感受,費智孺撓了撓頭,笑了,真的很意外!
幾千人參加比賽,大廳里擠得都沒落腳的地方。比賽中,費智孺彈的是《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這也是他初賽的獲獎曲目,這次參賽,就想鍛煉自己,所以整個過程都發揮得很自如。當評委喊我的名字時,我都沒意識到自己得獎了,好在旁邊的人拍了我一下。
老師:費智孺是個省心學生
費智孺的父親費軍是吉林省民族樂團二胡演奏員。
孩子兩歲時家里買的鋼琴,不用我們引導,他自己就時常上去彈幾下。發現了孩子這個愛好,費智孺4歲半時,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師任紅軍成了他的鋼琴老師。
在任老師眼中,費智孺是個省心的學生。孩子很懂事,也很有天賦,只要大人引導,他總能堅持坐到最后一刻。費智孺小小年紀在國際比賽中獲一等獎,在我省尚屬首位。
只有過年的3天能放假
上學前,費智孺白天幾乎都在練琴,上學后,每天也要練習七八個小時。寒暑假,練琴時間為10小時。一年365天,只有過年的3天能放假。怕影響孩子學琴,家里至今也沒買電腦,夫妻倆連看電視都要很小聲。
他要晚睡、早起,根本沒有時間玩,可以說本該快樂的童年都被剝奪了。媽媽黃小軍趁丈夫不在,常給兒子開小差,鼓勵孩子打籃球、打羽毛球、滑旱冰。
據了解,費智孺家庭條件很一般,能走上學鋼琴這條路,多虧哥哥、嫂子和姐姐的幫助。
■對話
不用腦子彈鋼琴肯定完蛋!
記:不用腦子彈鋼琴肯定完蛋!這句話怎么理解呢?
費:要想作者所想才能彈好琴。彈琴時,我腦海中會浮現出中國的水墨山水畫,每個音符都有它自己的色彩……
記:總彈琴不覺得枯燥嗎?
費:還好,主要因為我喜歡,而不是父母逼著練的。小時候不懂事,覺得好玩才彈琴,邊彈腦袋里邊想中午吃什么,一會兒能玩什么。現在再那么溜號下去,就會出現錯誤,時間長了就會一直錯下去。
記:學了9年鋼琴,對自己將來的發展有什么心愿?
費:李云迪是我的偶像,第一次聽他演奏的曲子,我就喜歡上了,喜歡他的細膩而浪漫的表達方式。
我做夢都想穿著一身白色西裝,給成千上萬人彈奏。將來我也想成為鋼琴家,成為第二個李云迪。
■相關鏈接
中新國際音樂比賽
此次比賽由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組委會、新加坡海之韻音樂機構主辦,比賽分器樂部分和聲樂部分。比賽的評委由俄羅斯、美國、英國、丹麥、新加坡、中國等國的音樂學院教授及知名專家擔任。本屆比賽來自中國賽區的選手包括中央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國內知名藝術院校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