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星海音樂廳為廣大市民獻上一場華麗音樂盛宴——巴赫女王安吉拉•休伊特鋼琴獨奏音樂會,勢必讓觀眾在國慶黃金周最后一天跨入復古之潮流巔峰,聆聽能決定巴赫鋼琴演奏未來風格的鋼琴演奏,欣賞黑白鍵盤上的手指芭蕾舞。
巴赫鋼琴女王 決定巴赫演奏未來風格
安吉拉•休伊特被認為是繼鋼琴怪杰古爾德和演奏巴赫最崇高的女祭司杜蕾克之后,詮釋巴赫作品最杰出的當代鋼琴家之一。身獲多項巴赫大獎的安吉拉•休伊特崛起于一九八五年多倫多國際巴赫鋼琴大賽,這份殊榮讓她灌錄了一張巴赫鋼琴作品錄音,成為該年度最暢銷的巴赫專輯。她的鋼琴技藝因此讓人們在古爾德之后,再度相信加拿大是現代巴赫鋼琴家們的產地。
音樂之父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鍵盤作品包羅萬象,由于其揮之不去的神學意味和嚴謹的結構、復雜的線條,幾百年來幾乎對于每個鋼琴家而言都是一座有待征服的高山。同一個音樂家演奏的貝多芬、拉威爾甚至李斯特的(主要)鋼琴作品全集在浩瀚的唱片世界里面已經不罕見,但是巴赫的鋼琴作品全集卻仍然屈指可數。要在這樣一個眾目睽睽的巴赫鍵盤世界里創造出個性化而具有高度認可的風格可謂難之又難。但是安吉拉做到了,她耗費11年精心錄制巴赫(主要)鋼琴作品全集,以一個優雅女性和芭蕾舞者的特有角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吉拉的風格更加細膩、明亮,對音樂的處理獨特、細致而富有律動。她的演奏聽上去既是任性的又是克制的,既帶點孩子氣又成熟得可怕,既傳遞出一種工整對稱的巴洛克美感,又是嬉戲的,無比快樂的,令人心醉神迷的。這一風格讓安吉拉始終走在了巴赫音樂的前沿,引領著巴赫音樂的新風尚。
安吉拉•休伊特曾于2003年9月在威格莫爾音樂廳舉行過一場獨奏會,對于這場演出,保羅•戴弗對《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記者如是描述:那是一次美妙的音樂體驗。這位來自加拿大的鋼琴家那天的演奏十分迷人,讓人聽得如癡如醉… 更確切的說,在她的音樂中,我感覺自己飄起來了。我認為她是一位非常全面的演奏者,她的手指使每一個音符都那么生動而有新意,她的樂思如此精致而細膩。不僅如此,她所傳達的那種精神莊重又不失魅力…
鍵盤上的芭蕾舞 優雅不凡一氣呵成
安吉拉.休伊特從三歲開始學習鋼琴,九歲在多倫多皇家音樂會堂首次登臺演奏。同時她也學習小提琴、直笛、聲樂以及古典芭蕾,但是對鋼琴的狂熱興趣使她最終選擇了這項樂器。也許正是因為古典芭蕾帶來的童子功效應,安吉拉進行演奏時,因其協調的身體動作,適當的肢體語言,常被贊譽為美感、靈感和優雅的化身。
伯納德•霍蘭在2007年2月的《紐約時報》上如是評價安吉拉•休伊特:安吉拉•休伊特的演出之所以能夠吸引觀眾,與交流一詞分不開。很多鋼琴表演者的演奏像是機械地轉化,由他們心中的那個鋼琴家決定演奏什么,然后發送指令,通過演奏者的身體和手指將指令傳送到鍵盤上,然后再進入聽眾的耳朵。過程決定結果。只有少數優秀的鋼琴家可以使作品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相融合,同時通過指尖表達出來,安吉拉•休伊特就是一位這樣的優秀鋼琴家。要實現這一跨越,需要一種超常的精神力量。優秀的音樂家猶如優秀的運動員,不僅要有強壯的肌肉,更要有持續的強大意志力。使每個音樂瞬間都充滿激情的全情投入,可能很多演奏者在十分鐘之內就會筋疲力盡,然而安吉拉•休伊特做卻做到了。
史無前例
耗時11年錄制的巴赫主要鋼琴作品全集
2007-08年全套巴赫平均律世界巡演
安吉拉•休伊特是一位了不起的鋼琴家,她在短短幾年中便躋身于世界頂級鋼琴家行列。1978年,她奪得意大利維奧蒂鋼琴比賽冠軍。她不僅是萊比錫及華盛頓巴赫國際比賽大獎得主,而且還在茨維考舒曼鋼琴比賽,克里夫蘭卡薩德斯,以及米蘭蒂努契阿尼比賽中榮獲冠軍。1985年她又在多倫多巴赫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她為Hyperion唱片公司錄制的一系列唱片好評如潮并獲獎連連。2005年,她完成了耗時11年錄制的巴赫主要鋼琴作品全集,該唱片被稱為當代光輝唱片范例(《星期日泰晤士報》),并為她帶來了不少榮譽。她被譽為當代卓越的巴赫作品鋼琴家(《衛報》),及能決定巴赫鋼琴演奏未來風格的鋼琴家(《立體聲愛好者》)。2007至2008年,安吉拉史無前例在世界范圍舉行了全套巴赫平均律世界巡演。她與澳大利亞室內樂團合作錄制的J.S.巴赫鍵盤樂協奏曲在發行幾周后便登上美國公告牌排行榜,并被《留聲機》雜志封為月度最佳唱片。
本次安吉拉的廣州音樂會除了巴赫的法國組曲以外,也會演繹拉威爾的幾個著名作品,拉威爾本身雖然并非炫技鋼琴家,卻為樂壇留下最能夠掌握到鋼琴本質,甚至技巧最艱難的鋼琴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