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琴聲曼妙;舞臺下,一位扎著馬尾辮、看上去與學生們一樣年輕的女老師與其他所有觀眾的心情都有所不同。過去四年,她眼看著這些可愛的學生從音樂的叩門人成長為琴藝精湛的青年演奏家,心中況味自然不同。
謝幕時,人們把鮮花和掌聲不僅送給兩位年輕的演奏者,更送給這位為她們的成長嘔心瀝血的年輕老師——深圳大學師范學院藝術系副教授張又丹。
作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音樂)項目負責人、廣東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廣東省青年崗位能手、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考級評委等諸多責任和榮譽集于一身的青年鋼琴教授,張又丹與她的學生們一起在黑白鍵上灑下辛勤的汗水,收獲了夢想和感動。她用自己探索總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鋼琴教學法和為人師表的耐心與熱情,為建設鋼琴之城的深圳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芬芳桃李,在這座城市傳播著洋溢青春和希望的琴音。
獨門秘笈觸動心靈之聲
她從來不會直接說‘這是錯的’或‘那才是對的’,而是放低姿態,跟我們分享她的音樂心得,引導我們去理解旋律線條的走勢,把握音樂風格的特征,讓那些音樂化作我們自己的心聲。這樣,好的音樂自然而然就流淌出來了!曾經在張又丹門下學習四年鋼琴并獲得第十三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比賽肖邦作品組一等獎的黃希陶這樣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老師。
黃希陶的說法得到了倪旻、江嘉雯等同學的印證。倪旻對記者透露,自己的老師別看在課外總是笑瞇瞇的,如沐春風,但在課堂上卻非常認真嚴謹,追求完美:她有一套獨特的方法,去引導我們認識那些曲子的奧妙和關鍵所在,而且鼓勵我們有自己的想法。江嘉雯也說:張老師對演奏的細節特別看重,常常會要求我對樂譜上細微的地方反復彈奏,彈出不同類型的感覺來。這種悉心的指導讓江嘉雯獲得了第五屆香港國際音樂藝術大賽鋼琴成人組銀獎。
在外人看來,從事大學鋼琴教育僅8年就在國內同行中嶄露頭角的張又丹似乎有一些獨門秘笈。這種秘笈究竟是什么呢?
若看履歷,張又丹在鋼琴界的確屬于根紅苗正。7歲學琴,因在全市少兒鋼琴比賽中展露天賦而被老師推著走上專業路線。1996年以全國鋼琴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主修鋼琴。作為中國最高音樂學府,中國音樂學院的錄取條件極其嚴格,尤其是鋼琴專業研究生,常常整整一屆都不錄取一名。所以,張又丹在本科畢業后以鋼琴專業及綜合成績總分第一名成績直升讀研,成為當年中國音樂學院在全國錄取的唯一一位鋼琴專業研究生實屬不簡單。2003年,張又丹戴著碩士帽回到深圳任教,從此一心撲在鋼琴教學上。
如此輝煌的履歷還不足以解釋張又丹在藝術教育第一線取得的那些突出成果。8年間,她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總結出一套以方法科學、因材施教、發揮特長、注重實踐為核心要領的現代鋼琴教學法,不僅受到學校和《樂器》等權威雜志的肯定,更因其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和針對性而迅速應用到課堂中,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套鋼琴教學法來源于實踐,最終也應用于實踐。由于深圳大學鋼琴專業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之前的基礎階段在不同的老師門下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習慣。針對這種現實情況,張又丹在前人經驗基礎上融入創新元素,制定了一套涉及到24個大小調、不同類型的彈奏技術練習,用最基本的訓練方法來引導學生規范演奏,并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認識和熟悉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演奏方法,為以后的進步奠定扎實根基。面對一個新學生,不論學生的彈奏程度如何,張又丹都會在其原有基礎上,加入一套方法科學的彈奏法進行訓練,使學生在掌握科學的演奏手法后,更加游刃有余地處理任何類型的音樂作品,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而不只是會演奏已經學過的曲目。
對不少鋼琴教師來說,習慣于恪守陳規,按照既有的教學步驟對學生進行輔導。而張又丹則不滿足于此,她在此基礎上仔細分析每一位學生的自身特點,為其量身打造一個屬于個人的學習計劃,努力去發現學生彈奏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哪怕是演奏同一首作品,都能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彈奏手法,讓琴鍵上流淌出的琴聲更富有個性的光彩。
曾經,有一位天賦突出的學生,最開始對張又丹布置的簡單練習曲不以為然。然而,當張又丹為其示范不同演奏的差別之后,這位小天才漸漸意識到這些簡單練習曲中的奧妙。過了一年之后,終于有心得的她才告訴張又丹:張老師,我知道你當初為什么要我做那樣的訓練了。 曾獲第十五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賽中國作品演奏組最佳演奏獎的倪旻也告訴記者:我最初從電子琴轉練鋼琴,技術不夠規范。是張老師的堅持和耐心,讓我重新認識了黑白鍵,從而有了日后突飛猛進的進展。
著名音樂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委員會理事徐曉琳對張又丹的教學方法給予了高度肯定。她表示:一切創新都離不開必要的規范。只有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突破,音樂才能真正打動人心。也許,這就是張又丹鋼琴教學的成功秘笈。
讓所有學生走到舞臺中央
作為一位有才華的鋼琴碩士,張又丹在8年前沒有選擇做一名獨奏家,而是回到了校園中,為那些莘莘學子傳道、授業、解惑,會不會覺得有些遺憾?張又丹表示,自己喜歡那種做老師的感覺。跟學生交流、看他們成長的過程是最滿足、最快樂的。
8年來,張又丹先后帶出了兩屆畢業生。他們當中,有的已經在工作一線挑起了大梁,有的進入了歐美國家一流的音樂學院繼續深造,有的走上了國內外的表演舞臺。對張又丹來說,把自己的所學、所悟、所知對這些學生們傾囊而授,讓她感受到了一種付出的快樂。無論是表演的舞臺,還是人生的大舞臺,讓所有學生都走到舞臺的中央,正是她所希望的。
在教學中,張又丹特別注重實踐的作用。她一直認為,光是躲在琴房里練得再好也還不夠,只有站到賽場和舞臺中央,面對著評委和觀眾,才能夠實現藝術的真正歸宿。因此,張又丹身體力行地給學生們創造各種觀摩、比賽、演出的機會,讓他們走到舞臺上去鍛煉自己,檢驗和鞏固教學的最終效果。
今年6月的這次畢業音樂會上,22歲的江嘉雯坐在鋼琴前淡定自若,揮灑自如。然而觀眾恐怕想不到,僅僅在一兩年前,江嘉雯還常常在公開場合怯場。張又丹發現這樣的問題后,便經常帶她和其他同學去參加國內不同規格的鋼琴比賽,有機會就上臺表演,并及時幫助她解決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這樣的磨練,江嘉雯在舞臺上漸漸散發出自信的光彩,連連獲得鋼琴比賽金獎。去年,維也納交響樂團在深圳音樂廳演奏,還專門邀請江嘉雯上臺合作演奏。
在課外,張又丹是她的學生們都非常喜歡的知心姐姐式的老師。由于年齡接近,平易近人,總是帶著滿面微笑的張又丹常常成為學生們的傾訴對象。倪旻對記者透露,不少女生碰到什么煩惱,甚至會給張老師打電話哭訴。這時,張又丹就會專程趕過來陪這些女孩子們一起度過,帶她們去聽音樂會、散步,平復一下心情。
除了在大學任教,張又丹也沒有放下對低幼兒童的鋼琴教育。在工作之余,她會到著名鋼琴教授但昭義創辦的鋼琴藝術中心輔導那些小小孩兒們學習鋼琴。雖然要從最初的坐姿、觸鍵等基本東西教起,但張又丹并不覺得大材小用。讓這些孩子從小就掌握規范的彈琴技巧,以后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這讓張又丹感到很有成就感。
走上教壇8年來,張又丹培養了48名鋼琴學生。這些學生中,許多都獲得了國內外多項鋼琴專業大獎,包括國際獎項26項、國內獎項113項,如此高的獲獎比例在鋼琴教學領域是少見的。而張又丹本人獲得了50多項獎項,其中國際獎項7個、全國獎項9個。從第十三屆香港(亞洲)鋼琴公開比賽杰出導師獎、第五屆香港(國際)音樂藝術大賽優秀導師獎、2010年亞太青少年國際器樂錦標賽優秀指導獎,到第三屆上海國際青少年鋼琴大賽指導教師獎、第七屆中國國際合唱節優秀鋼琴伴奏獎等,一座座沉甸甸的獎杯,印證了一位年輕鋼琴教授的無悔付出。
這些沉甸甸的成就,并沒有讓張又丹有一絲的懈怠。正如她喜歡的一首歌中所唱的:每個人心里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么?種桃種李種春風。張又丹正是用自己的才思、勤勉和熱情,在那黑白鍵的起起落落間種完桃李種春風,讓音樂之花漫山遍野,讓年輕的果實飽滿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