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昨天和今天,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家協會2011年度鋼琴考級陸續啟動,今年報名人數基本和去年持平。考官表示,滬上琴童家長近幾年已漸漸進入理性狀態,學琴更多地考慮到孩子的興趣。
當記者來到東平路上音附小考點時,發現在眾多的小考生中,還有幾個大齡考生的身影,他們有的已為人父母,有的甚至是祖輩,在監督孩子學琴的同時自己也愛上了彈琴,于是這些家長索性也來參加鋼琴考級,成為考場的一道風景。
陪學發現新樂趣
家長請到考場外等候。上音附小考點大樓門口,工作人員攔住一位拉著孩子的媽媽。
我也要考試的。這位媽媽打開手中的準考證。
好,請進,又是一位和孩子一起參加考試的家長,呵呵。工作人員笑著放母子倆進入。
上海音樂學院社會教育學院院長趙曾茂告訴記者,祖孫或父母與孩子同考的現象時有出現。去年一位73歲的退休數學教師陪著孫子一起參加三級鋼琴考試。老太太說起自己的陪考很有見解,她說第一自己退休后學習鋼琴能彌補空虛的生活,尋找到寄托;第二,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樂趣,找到了新的社交圈,也獲得了成就感;第三自己在學琴的同時還可以監督孫子學琴。
上海音樂家協會考級負責人郭強輝老師表示,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父母和孩子一同學琴、一起考級有利于孩子學琴。一方面,父母可以和孩子比賽,形成競爭環境,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興趣;另一方面,父母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利于在孩子學琴到高級別時聽得懂孩子演奏的正誤。
記者在籬笆網看到一些家長圍繞鋼琴陪學進行討論。一位媽媽說自己的鄰居和孩子一起學鋼琴,短短幾年里母女倆分別通過了六級考試,孩子學得順利,媽媽也學得帶勁。另一位父親也陪兒子參加鋼琴四級考試,雙雙通過。
他們的故事讓不少家長準備或已經開始效仿,但父母陪學也需要毅力,因為孩子的接受能力強,練琴時間固定,可能父母要忙于工作,不一定能每天抽較多時間練琴,所以要跟上孩子的長進水平會有一定難度。
琴童人數更平穩
上海音樂學院附小考點今年有1.1萬名鋼琴考生報名,各區考點人數尚在統計中;位于桂林路上師大音樂學院的上海音協考點今天開考,報名人數1.8萬。兩個考點的負責人均表示,近幾年來,雖然鋼琴考級人數仍然是各類樂器中最多的,但家長們已經逐漸趨于理性。琴童人數也趨于平穩,沒有出現井噴式增長。
本報聯合搖籃網做了關于孩子學習樂器的微型調查,在78名接受訪問的家長中,4成家長打算或者已經開始讓孩子從3歲開始學習樂器。27%的家長打算讓孩子4歲開始學習樂器。
在問及為什么讓孩子學樂器時,和前幾年希望孩子考學校多一塊敲門磚不同的是,這次調查結果中,培養孩子的情操,想讓孩子多一項技能以85.9%占了絕對優勢,其次是孩子自己喜歡。
在讓孩子學習的樂器中,鋼琴仍然占據半邊天。此外,小提琴、古箏、架子鼓、二胡等也有平穩上升趨勢。這些結果,和記者在采訪上音以及上海音協考級時獲得的信息基本相同。
家長們讓孩子學樂器越來越考慮到孩子的興趣,針對孩子學習的樂器或者將來學習樂器是如何選定的?,七成家長表示孩子有自己的喜好,讓他(她)自己選定,兩成家長根據自己的考量選定,還有將近一成家長聽從專業老師或他人建議選定。
當被問及正在學習樂器的孩子是否喜歡所學的樂器?時,調查結果表明,有明顯厭學和抵觸情緒的極少,約占5%。近四成家長選擇了孩子很喜歡,學起來較為主動,34%的家長表示孩子喜歡,但是要家長在后面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