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連續(xù)在上海觀看了幾場上海喜瑪拉雅鋼琴藝術節(jié)的音樂會和觀摩上海國際音樂大師班公開課,有幸親睹了10位世界古典音樂界一流的大師風采,感觸良多。
這些大師,是全世界公認的專家級鋼琴大師,有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羅伯特·布洛克爾、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鋼琴系主任鮑里斯·貝爾曼、茱麗婭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尤希維德·卡普琳斯基以及全世界巴赫最權威的演奏者之一安吉拉·休伊特等等。個個光彩照人、氣度非凡。舞臺上的演奏常常令全場觀眾屏息聆聽,謝幕時掌聲雷動,大師返場多達數(shù)遍觀眾才肯罷休。可是當他們走下臺來,卻是那么和藹可親,樸實無華和無比敬業(yè)。
事例一:美國茱麗婭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卡普琳斯基提前一天到達上海,有一個小時空隙立即向組委會提出要求:現(xiàn)在有沒有學生來?我可以上課。時差未倒,便要教學;
事例二:被認為當今世界上演繹普羅科菲耶夫的權威之一的耶魯大學音樂學院院鋼琴系主任鮑里斯·貝爾曼,在他精彩演奏之后,獨自一人回到休息室拿上自己的演出服和拎包走出大觀舞臺,當工作人員提出幫他拎包時,他婉言謝絕:自己可以拿,沒有必要請別人代勞;
事例三:演出開場前,坐在九排的安德烈·邁克爾·舒伯大師突然跑到走道邊,單腿跪地,對邊排一個不相識的中國小觀眾解釋節(jié)目單上的節(jié)目內容,場景十分感人。這位安德烈大師可是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著名教授,世界頂尖大賽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
事例四:茱麗婭音樂學院鋼琴系鼎鼎大名的教授陳宏寬在上公開課時,竟從隨身帶的包里掏出工具親自給鋼琴調音,這哪是鋼琴大師干的活兒?有調音師要上前幫忙,陳教授說不用,幾個音剛才彈散了,我調一調就好,然后繼續(xù)講課。
至于很多大師不游覽不逛街,一下飛機就去練琴,上課時為了給中國學生多講些,主動拖課趕不上吃飯的事例更不鮮見。
相比內地及港臺的歌星巨星影星們,這些大師太讓人“跌眼鏡”了。我們常見到的“巨星們”哪個出門不是前呼后擁,你看不到他們手里自己會提行李的,從保鏢到經紀人到服裝化妝發(fā)型司機等,少的三四個,多的二十幾個,讓顯赫的排場來顯示自己的身份,一到某個城市就要出去吃喝玩樂,既不會幫助素不相識的觀眾解釋節(jié)目單曲子,更不會主動去干類似調音的活兒了。主動表示親民,“巨星們”大都出現(xiàn)在救災捐款慰問現(xiàn)場,但一定要有電視臺在場,還需要公司企宣同時向全國媒體發(fā)通稿。
我曾親眼看到國寶級鋼琴大師劉詩昆和維阿杜大師在飯店大堂幫助行李員推車,那還是別人的行李。鋼琴大師傅聰曾說過,彈好琴要做好人。此話確實。有個成語叫“為人處事”,人字在前事字在后,教我們先做人后成事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人要成為大師總是有他的原因的,而大師們的風采一定先在臺下,而不是在臺上,臺下有了臺上自然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