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成為世界最大的鋼琴制造國和消費國,一些問題逐漸浮出水面:不少國產鋼琴熱衷化洋妝,消費者更是盲目推崇洋品牌。
德國鋼琴打假事件便是上述問題碰撞的產物,近日,一份德國鋼琴制造協會(BVK)打假聲明在網上出現,曝光了一批仿冒德國制造鋼琴名單。幾天后,網上又出現了第二批曝光名單,據稱該協會未來還將曝光第三批名單。一時間,仿冒德國鋼琴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
事件發生后,中國樂器協會第一時間聯系BVK進行核實,并了解到BVK官方網站僅公布了經過BVK認證的部分德國制造企業名單,并未公布德國之外任何制造廠商或品牌名單。
德國鋼琴源于鋼琴制造最前端,擁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也正因此,有些國產鋼琴打著德國品牌、德國制造、德國技術的旗號,提升產品形象。消費者感慨德國鋼琴真假難辨的同時,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關注——到底有多少人消費德國鋼琴?國產鋼琴和德國鋼琴究竟有何差異?哪種鋼琴更適合我國消費者?7月4日,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為消費者解答了上述疑問。
近期網上熱炒的德國鋼琴制造協會打假聲明,讓仿冒德國鋼琴問題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德國鋼琴到底應該如何界定?在德國,由于市場逐漸飽和、生產成本不斷增加,鋼琴的產銷量已經大幅減少,生產企業也由鼎盛時期的一百多家減少到現在的十幾家。在此過程中,有的德國鋼琴品牌被歐美、日韓以及中國企業收購,還有的轉移到印尼、中國生產。那么,這些擁有德國品牌,但是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能不能叫德國鋼琴?哪些才是假冒德國鋼琴?消費者又該如何區分?
真假仿冒德國制造鋼琴名單
早在一個月前,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孫瑤就打算給孩子買臺鋼琴,我們這一代人也有從小學鋼琴的,不過大多為了考藝術學校,或是考藝術特長生。現在的孩子很多都從小學琴,目的沒有那么明確,只是希望能夠培養文化修養、鍛煉身體協調性、開發智力。
但是,一個月以后的今天,孫瑤還沒有買到合適的鋼琴。她告訴記者,自己原本計劃購買一臺10萬元以下的立式鋼琴,但是孩子的音樂老師建議購買某德國品牌的產品,說音色和觸感更好,還推薦了一家琴行。但是孫瑤到琴行后發現,很多鋼琴都和德國沾邊。德國原裝進口的產品就分好幾檔,最貴的六七十萬元,最少的四萬多元;還有號稱使用了德國頂級配件的,售價十幾萬元;也有宣稱使用德國技術的,售價卻只有四五萬元。
各式各樣的德國鋼琴讓孫瑤挑花了眼,索性回家上網收集材料,普及德國鋼琴的相關知識。搜索的結果讓她大吃一驚,很多音樂愛好者論壇上都有‘德國鋼琴制造協會打假聲明’,號稱‘目前在中國市場打著德國制造的仿冒偽劣鋼琴品牌多達近300個’。看過聲明后,孫瑤更不敢下手購買了。
這份聲明的內容是否屬實?7月4日,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后,協會第一時間聯系德國鋼琴制造協會進行核實,并了解到該協會官方網站僅公布了經過該協會認證的部分德國制造企業名單,并未公布德國之外任何制造廠商或品牌名單。
德國制造VS德國品牌VS假冒德國品牌
BVK早在兩年前就啟動了德國鋼琴原產地認證活動,借以維護德國鋼琴高端品牌市場。
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坦言,對于BVK組織的德國鋼琴原產地認證,協會非常支持。但是,他也強調,要分清德國品牌、德國制造、假冒德國品牌,三者不能混淆。
記者注意到,兩年前BVK首批認證的德國鋼琴原產地品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是在德國本土生產的。是不是只有這樣的產品才能算德國鋼琴呢?
曾澤民告訴記者,在一百年前的巔峰時期,德國鋼琴有一百多家生產企業、近三百個品牌、年產量達十幾萬臺。但是,隨著生產成本逐漸增高,消費群體日趨穩定,需求量逐步減少,目前德國鋼琴制造業萎縮到十幾家。在這個過程中,之前的不少企業和品牌被轉讓到世界各地。
因此,對于德國鋼琴的界定有一定的復雜性。曾澤民表示,德國品牌有兩個概念,其一是法律概念,只要是在德國注冊的品牌,就應當叫德國品牌,不管哪國人注冊的。其二是行業概念,除了德國注冊之外,還要看核心技術是否存在。在他看來,這便是難以界定的地方,隨著股東不斷轉移,大量歐美品牌被中國購買。有些經銷商先把品牌買下來,再拿著品牌去找代工。
即便是通過BVK原產地認證的德國鋼琴品牌,也有一些型號在國內生產。這是為了適應國內市場需要,是國際化市場需求問題。曾澤民說。
那么,到底如何定義德國品牌、德國制造和假冒德國鋼琴?曾澤民說,首先是德國注冊品牌,同時還是德國制造,這樣的企業目前只剩十幾家,生產頂尖的產品;其次就是品牌德國注冊,核心技術還存在,但不是德國生產,可能在印尼、中國等異地生產,這種品牌應當屬于有技術傳承的德國品牌,產地不在德國;再次就是有品牌所有權,沒有核心技術,委托加工,品牌普遍掌握在琴行和商業流通企業手中。這種情況,按行業概念就可以界定為有虛假宣傳的品牌,因為已經不是德國設計、德國技術了。但是,從法律上沒法限制;最后就是純粹的假冒偽劣,沒有在德國注冊,只是起一個音樂家名字,按照德國鋼琴的圖紙仿造。
消費者如何辨別?
對于消費者來說,如何辨別德國鋼琴?
曾澤民建議,對于德國注冊、德國設計、德國制造的產品,消費者辨別較為容易,選購時要看注冊商標、技術資料、生產地和進口材料部件等資料。
而對于傳承品牌的,曾澤民認為,這類品牌需要調研、區分,企業在宣傳中要實事求是,注明產地,有透明度;有品牌注冊,沒有技術傳承,委托生產或品牌經營的,要實事求是宣傳,不僅是產地、在技術上也得透明。消費者則要明確產地、合作制造商。經銷商可以參觀工廠、產地驗貨。
對于純粹的假冒德國品牌,曾澤民總結了幾種情況:仿制型,起洋名、宣傳自己是德國品牌,仿造德國鋼琴的皮毛;浮夸型,以點概全,少量使用德國鋼琴材料,如世界范圍內通用的琴鋼絲、音板料、擊弦機;所謂專家型,聘請所謂的德國鋼琴技師,號稱大師傳承,但沒有注冊德國商標,也沒有核心技術。
隨后,中國樂器協會表達了以下觀點:支持BVK組織的德國鋼琴原產地認證活動;要分清德國制造、德國品牌和假冒德國品牌的區別,不可混淆概念;德國境外生產的德國品牌鋼琴,應注明商標注冊地和產地;對于無德國品牌來源、無德國設計和技術的假冒德國鋼琴品牌,應嚴查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