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哈佛校園追求夢想的青年鋼琴家柯慶恩。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原本計劃主修經濟的哈佛大學華裔高材生柯慶恩(George Ko),在頂尖學府探索兩年后,毅然決定休學一年,追求專業鋼琴家的音樂理想。柯慶恩走出校園后,自己安排表演計劃,推出橫跨美洲與歐洲的十場音樂會演奏行程。
在橙縣出生、長大的柯慶恩,因為從小個性好動、頑皮,被醫師診斷為過動兒,柯慶恩的母親不愿兒子長期服藥,從五歲起就開始讓他學鋼琴,希望音樂能培養兒子專注、穩定的性格。柯慶恩回憶說,剛開始學鋼琴時,每次上課時間最長只有五分鐘,在父母及老師的鼓勵下走入音樂殿堂,卻完全不懂得為什么要學音樂。
初中時有一天適逢著名鋼琴家郎朗到圣地亞哥演奏,柯慶恩跟著家人驅車前往,趕到會場時音樂會已經開始了,柯慶恩原本不想進去,媽媽卻堅持要他留下來聽下半場。柯慶恩坦承,當時心里頭非常生氣,不情不愿的走進演奏廳坐下,聽到郎朗彈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讓他頓時怒氣全消,深深被那絕美的鋼琴旋律打動,第一次領悟到音樂能感染人心的神奇魔力。
高中畢業前,柯慶恩已多次獲國際鋼琴比賽優勝,并應邀在卡內基廳演奏,也曾在副總統拜登與聯邦眾議員Barbara Boxer主辦的籌款會中獻藝。
柯慶恩以優異的學業及課外活動表現,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后,仍不忘抽空練鋼琴,還出任鋼琴學會會長,曾邀請鋼琴家王羽佳到哈佛大學舉行座談會,也定期在校園內辦演奏會,柯慶恩發現自己不僅只想提高琴藝,也將音樂當成個人成長的挑戰。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經常鼓勵柯慶恩忠于自己對音樂的熱情,也是柯慶恩追求鋼琴演奏更上一層樓的榜樣。
去年秋季班開學前,柯慶恩向父母提出休學一年的計劃,柯慶恩說,雖然爸媽一開始很驚訝,但仍支持他走自己的路。在休學這段期間內,柯慶恩自己訂出全年計劃,每天練琴四到八小時,還擔任南加州小區青年交響樂團客席指揮,與學生們分享他詮釋古典音樂的觀點。
許多家長和學生都向柯慶恩探詢申請進入哈佛大學的秘訣,柯慶恩指出,哈佛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申請大學選校時,不能只看學校的名氣。大學是人生的關鍵時期,年輕人應該有不怕犯錯、勇于嘗試的精神,像他自己休學一年,也是抱著同樣的心理,他不想成為哈佛校園里的井底之蛙。
最近獲評選為史坦威青年鋼琴家的柯慶恩,將于8日下午3時起,在南橙縣舉行鋼琴演奏會,由爾灣愛樂交響樂團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