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東岸,武漢音樂學院旁,有一條音樂街。街上遍布著百余家大大小小的樂器店,有的店子已經經營了20年。
自2011年起,電商勢力深觸樂器領域。從顧客口中的這把吉他多少錢到這把吉他1000塊賣不賣,音樂街上的樂器店形勢急轉直下,利潤和銷量都被擠掉了20%。當年年底,幾乎整條街上的樂器店都開始轉型謀出路。
然而,以音色區分高下的樂器店該怎么轉型?有哪些生存模式?轉型過程中遇到的癥結又該如何去解決?
20年老琴行:被逼上網吆喝
在音樂街,陳遜的大音琴行主營中高端鋼琴,憑著20年的歷史和信譽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顧客。但他依然感受到了電商帶來的沖擊。
這個沖擊始于2011年。從那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顧客會提出一個網絡報價,作為琴行的總經理,陳遜稱,在這種情況下,因價格談不攏失掉的單子一年有兩百多個,有時只得降價出售。
除了成交量的下滑,傳統琴行的利潤也正在被攤薄。店面租金每年上漲10%,按照網上的報價來銷售,基本不賺錢。陳遜透露,之前銷售一臺萬元以上的鋼琴凈利一般可達到50%,現在毛利只有25%左右。
2011年,陳遜的老店被迫開始觸網,網絡時代,不觸網就只有死路一條。網店主要是做鋼琴展示和琴行的推廣。目前大音琴行10%的顧客是根據網店按圖索驥而來。陳遜直言,網絡渠道已經成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今后會把更多精力放在網絡經營上。
二手琴行:從廠里拿貨比網店更低價
樂耳琴行位于彭劉楊路的小巷里,剛開業半個月。老板李虎說,自己之前在一家專賣新鋼琴店里做銷售,后來電商沖擊得厲害,老板不愿降價,店子最終倒閉了。摸索到不少消費者偏好低價鋼琴的心理,李虎選擇了做二手鋼琴生意。二手鋼琴的性價比高,適合初學者和經濟不寬裕的愛好者。李虎介紹,店里的二手鋼琴都是從日韓進口過來的,由廠家進行翻新打磨后再銷售。
他店里的二手鋼琴價位多在6000元到9000元,比網上的報價還低,因為是廠家代理,直接從白沙洲的工廠拿貨。樂耳琴行開業一周就賣出了5架鋼琴,其中有3臺都是賣給了退休的老年人。
除了直接銷售,李虎還推出了鋼琴出租的業務,以每架每月120元到500元不等的價格出租給一些家庭或考級的學生。一般租用兩年后就會買下來,也是一個好的銷售渠道,出租這一項給他的店子帶來了10%的收入。
吉他店:名人老板多渠道攬金
潘浩是音樂街上出了名的吉他手,他的MIDI琴行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一兩百萬元,人氣旺得讓整條街上的吉他店都眼紅。
開業的第二年,潘浩發現,客人來到店里,一開口就頭頭是道,吉他的型號、顏色、價格比他自己還清楚。從最初的這把吉他多少錢,到這把吉他1000塊賣不賣,潘浩真切地感受到了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
潘浩介紹,吉他是受電商沖擊最大的樂器,它的購買群體多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熟悉網絡,非常精明。因為態度強硬,潘浩損失了不少單子,但他不認同一些競爭對手以微薄的利潤出售吉他,底線沒有了,大家遲早都要完蛋。 為了對抗價格戰,他開始將實體店向中高端轉型,吸引專業顧客。
除了重返酒吧駐場外,潘浩開始接一些商演,商演基本上不賺錢,只起一個廣告效應。除此之外,他在店里辦起了培訓,學生絡繹不絕,這塊收入占到30%左右。
目前潘浩的淘寶店也正在籌備之中,要想生存,還是得開網店,他稱,等淘寶店開了之后,會將店里大部分吉他搬上網,價格會比店里便宜一些。
早在2007年,黃鶴樓街音樂文化特色街區規劃方案就已出臺,然而除了2011年在解放路上豎了一個音樂街的牌子外,琴行商戶普遍反映稱,并沒有得到什么實惠,租金每年都在漲,電商沖擊又大,利潤很少,日子難過。
據介紹,大音琴行彭劉楊路的一個分店,800平米,每月租金近6萬元,老板陳遜說,租金差不多每年要漲10%。解放路上的一家民樂店更貴,僅15平米的店面月租金就達1.3萬元,老板說比去年漲了8%。許多琴行老板抱怨,他們被昂貴的租金擠到了小巷里。
我們很希望政府能建設一個大樓,讓所有的樂器店搬進去,在租金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樂耳琴行的李虎稱,音樂街上的琴行七零八落,中間夾雜了很多餐飲和服裝店,不利于形成規模,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商業氛圍。如果可以,政府也該建設一個音樂大廈,集中商戶,在音樂街打造一個音樂城。在音樂街上,跟李虎有相似想法的商戶很多。
心聲
15平米的店面
月租金達1.3萬
商戶盼有場所集中經營
營銷專家查鋼:
重新定位 靠差異化占領市場
音樂街上很多店鋪都摸索出了自己的生存模式。在《品牌中國》專欄作家、中盛金略營銷咨詢合伙人查鋼看來,只要能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互補,就是好模式。
查鋼認為,盡管電商發展迅猛,但消費者一直有兩個偏好重心:一種是價格偏好,一種是品質偏好。電商的發展一直靠低價驅動,對于高價產品,網購風險大,不易成交。
在這種生態下,查鋼建議,音樂街上樂器店除了觸網之外,還需要根據自己售賣的產品來重新定位,以差異化占領市場。他分析說,電商面向全國,實體店則應注重本地市場,能夠給顧客提供現場試用、專業維修、售后服務和定制產品等。
定位之后,就需要展示,在店面裝修風格、產品陳列和現場氛圍等方面突出品質和個性,讓顧客一進門就有購買沖動。
此外,在服務上下功夫,可以考慮為顧客建立檔案,維持長久的聯系,并提供相關服務,如樂器保養、樂器出借、免費試用等,優化客戶的體驗。
在推廣上,可以考慮利用媒體來樹立自己的專業市場地位,在網站,在紙媒上體現集群效應。
音樂街商會會長何浩:
擺脫貨物式的銷售模式 將琴行變成音樂客廳
武漢音樂街商會會長、銀可可琴行總經理何浩認為,電商的大規模席卷并非只給某一個行業帶來沖擊,而是整個傳統商業面臨的洗禮;在此局面之下,樂器行業在靜觀其變的同時,不妨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
容易受到沖擊的是貨物類的商品,古董就不在其列,何浩拿古董與樂器類比,他認為樂器是一種擁有文化含量的商品,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因此,琴行應當盡可能擺脫貨物式的銷售模式,努力倡導一種親近音樂、享受音樂的生活方式,例如推動音樂的教育與交流,將音樂帶入社區,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將琴行變成音樂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