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高雅藝術從奢侈享受變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消遣,給普通市民一個成就藝術夢想的機會……秀川街道穴崖子社區陶惠芳大媽告訴記者,社區開辟的鋼琴房每天都向全體居民開放,只要你有時間,就可以來這里免費享受藝術。記者了解到,這已經成為穴崖子社區居民生活的一個常態。
你也來了嗎?白爺子!遇見相熟的老街坊們寒暄幾句,陶大媽就迫不及待地走進社區琴房,打開琴蓋那一刻,臉上寫著的全是興奮和喜悅。
幾個星期沒來了,我們先復習一下之前學的曲子……快,再快一點,好的,就保持這個節奏哈……今年已經70歲的陶大媽,年輕時也曾在社區工作過,盡管生活在城市,但對于彈鋼琴完全是零基礎,盡管由于年齡原因手指比較僵硬,但絲毫不影響陶大媽對藝術的熱情,負責社區文化活動的老師特意挑選了難度低、耳熟能詳的曲子來教陶大媽。
陶大媽,你看這里需要停頓一下,然后慢慢地再加快節奏。輔導老師一只手指著琴譜,逐個音符解說,另一只手放在陶大媽的手上,領著她在琴鍵上移動。放松,先跟著我感受一下。聽著年輕老師細心指導,陶阿姨原本緊張的心情也放輕松了,磕磕絆絆的琴音逐漸變成了好聽的音樂。
退休之前,白大爺曾是穴崖子轄區內的一名企業工人。和機器打了一輩子交道,退休后在家賦閑,這不,社區辦起了文化活動中心,還為我們開辟了鋼琴房,我這一把年紀的人了,又開始研究起鋼琴這臺‘機器’了。白大爺笑著對記者說:既然都是‘機器’,那么它們肯定都是相通的,要搞懂估計也不是很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說起學彈鋼琴后的收獲,白大爺有些不好意思起來:之前接觸機械,搞一遍就懂了,但是鋼琴學了好多天還是彈得硬邦邦的。
穴崖子社區李金秀書記告訴記者,轄區多數居民樓院住戶多以老年群體為主。長期以來,老年人文化生活貧乏,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成立后,我們就想著充分利用起這些設施,就開辟了專門的鋼琴房,還不定期請來懂音樂的老師為居民們教授鋼琴課,努力將社區居民的‘文化餐桌’也豐富起來!李書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