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在日本舉辦的第十三屆亞洲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23歲的營口小伙郝博,在金獎空缺的情況下,捧回專業組銀獎;4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五屆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上,20歲的營口小伙郭思言,取得了青年組第四名的好成績。同樣是來自遼寧營口的兩個小伙,為什么接連在國際大賽上獲獎?
樂器產業是營口在新中國成立后發展的第一個產業,營口產的‘幸福牌’樂器曾遠銷27個國家和地區,經過60年的發展,營口無論是在樂器生產上,還是在樂器演奏上,都涌現出一大批頂尖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來營口投資興業,營口市將在8月23日召開首屆國際樂器博覽會。
營口市長葛樂夫告訴記者,到2015年,營口樂器產業集群將聚集起100家以上樂器企業,年產值將超過百億元,成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樂器研發基地、生產基地和器樂人才培養基地。
用開放盤活優勢
位于大遼河入海口的遼寧營口市,曾和廣州、北京、上海一起,并列全國四大樂器生產基地。目前,營口具備一定規模的樂器及配件企業40多家,全市鋼琴年產能8萬架,提琴5萬支。營口產的琴凳數位居全國首位。
為什么營口的樂器產業能成氣候?對于做琴來說,營口天時地利都占全了。曾任東北鋼琴集團公司領導多年,退休后成為西爾伯曼鋼琴公司掌門人的丁弘戩自豪地說:營口的緯度與氣候條件,和日本著名琴都——以生產雅馬哈和卡瓦伊鋼琴聞名的濱松市很相似,不僅有利于制琴木料的干燥,而且能讓琴身天長日久不變形。
營口樂器產業的核心優勢是什么?針對這個問題,營口樂器協會會長郝鐵成概括為12個字:興在人才,勝在品牌,精在技術。
如果說,剛解放時,營口從上海引進樂器制造業,營口樂器一‘出生’就是全國起點,那么,改革開放后,歐美品牌和技術的引入,就讓營口樂器有了歐美血統,世界基因。
琴凳產量排全國老大、占國內份額五分之一的霍金斯(營口)樂器有限公司,是從美國買回的著名品牌,美國第一臺立式鋼琴,就出自霍金斯旗下。
用文化牽動產業
品質,是營口樂器發展的保障;文化,是營口樂器產業發展的靈魂。
全國每賣出10件樂器,就有兩件產自營口。以鋼琴和小提琴為主打的營口樂器產品,出口美、德、日、韓等27個國家和地區。
營口樂器品質高,除了得益于營口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更得益于高端的質量檢測體系。營口樂器質量監督檢測站是我國3個國家級樂器檢測站之一。
以生產樂器揚名的營口也善于培育音樂人才,樂器產業成了音樂人才和音樂愛好者成長的搖籃,讓這個城市充滿了文化的底蘊。
營口是轉調古箏誕生地之一,幾項轉調古箏專利申請人李泰剛說,轉調古箏的改進,改變了傳統古箏只能獨奏的歷史。
一座生產樂器同時盛產音樂的城市,音樂的受益者又何止這些?在營口的社區、公園,隨處都有精于吹拉彈唱的老者,樂器教育也已經普及到營口的校園。幾十年里,百萬營口人因為音樂豐富了人生,也圓了自己的音樂夢。
出產鋼琴和小提琴的營口,培養出了兩位在世界獲獎的樂器演奏驕子,一位是鋼琴王子郝博,一位是小提琴王子郭思言。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名年輕人,都是一家三代與樂器結緣,祖輩和父輩都從事樂器制造。日前,兩位年輕的樂器演奏家成為營口打造中國樂器之都的宣傳大使。
用集聚實現飛躍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計劃經濟不靈活的弊端盡顯,所以,營口樂器業中的國企也曾一度艱難。營口樂器產業,如火鳳凰一樣期待涅槃。
產業集群,給了營口樂器制造業重新崛起的機遇。老工業基地傳下來的財富,正在營口人大手筆的規劃布局與大氣魄的實踐中增值。
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形勢下,以文化為樞紐,以服務為平臺,以政策為杠桿,以要素為內容,以市場為導向,以項目為牽動的樂器產業集群,是營口樂器制造業重振雄風的必然選擇。營口市市長葛樂夫說。
在遼寧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營口現代化的樂器產業集群正風生水起。
營口樂器產業基地規劃面積7平方公里,分設樂器產業集聚區、樂器展銷服務區、文化創意產業區三個區。
今年年底前,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的營口樂器學校即將開工建設。這座集樂器制造、樂器演奏、樂器營銷、樂器調律、樂器維修等專業于一體的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規模1000人,為營口樂器產業實現跨越發展,儲備了更多專業人才。
60年的營口樂器產業歷程,從統到分,從散到聚,站在現代產業集群新起點上的營口樂器,已經走上復興之路。營口樂器的重新崛起,也將是以文化產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經典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