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遇知音,遍尋琴不得,武漢鋸琴演奏家劉婭日前在韓演出時遭遇國際友人求琴卻拿不出手的尷尬事。原來,由于生產廠家停產,國內鋸琴演奏家及愛好者正遭遇樂器荒。
今年年初,劉婭隨武漢藝術家組團到韓國參加中韓民間藝術文化交流活動。在光州市演出時,劉婭幸運遇到同持鋸琴的當地民間藝術家,當場同臺即興合奏一曲《雪絨花》。兩人演出后交談時,對方提出要劉婭幫忙在中國代買高音鋸琴。然而,當劉婭來到中國音樂家協會鋸琴協會詢問時,才知道一直負責訂制鋸琴的山西一家鋸條廠已經停產,由于此前多數鋸琴愛好者的樂器都是該廠商按照型號訂制,國內不少鋸琴愛好者也開始為樂器發愁。昨日,記者撥通該廠家銷售熱線無人接聽,售后服務專線也被告知是空號。
目前國際通行的鋸琴以中、低音為多,能模仿鳥鳴、音色清亮的高音鋸是中國的演奏家獨創。劉婭說,鋸子多被專業演奏者視作不登大雅的勞作工具。但常年致力于鋸琴推廣的劉婭認為,鋸琴獨有的綿長余音極富特色,如果得以廣泛普及,有望成為獨立的演奏體系,而廠家的斷供,則是鋸琴普及眼前最大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