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奏全新創作曲子,雖然挑戰性高,卻也給演奏者帶來更大詮釋空間,讓他們憑著自己對作品的解讀,自在地表現音樂涵義和意境。
在今年的全國鋼琴與小提琴比賽中,葉士賢和朱舒訸兩人就以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精彩的音樂詮釋,分別贏得鋼琴和小提琴藝術家組(artist category)第一名。
演奏主辦當局選出的新創作
由國家藝術理事會主辦的全國鋼琴與小提琴比賽,是兩年舉行一次的全國性音樂比賽,旨在發掘和表揚在新加坡就讀或工作的杰出青年鋼琴手和小提琴手。上星期天該比賽在楊秀桃音樂學院舉行了頒獎禮,由教育部長王瑞杰頒獎給23名優秀的鋼琴和小提琴手。
為鼓勵更多本地原創音樂作品,今年比賽特點之一就是首次要求藝術家組別(25歲及以下)的半決賽參賽者,以及高級組(18歲及以下)的決賽參賽者,演奏主辦當局選出的四首新創作音樂作品。
這四首新創作品是出自旅居新加坡的英國作曲家華特遜(Eric James Watson)、年輕作曲家許佩珊、李舒慧和李家漢等四人之手。
在比賽中,葉士賢演奏了華特遜的鋼琴作品《災難后》(Aftermath) 。
葉士賢來自臺灣,朱舒訸為本地人
葉士賢今年19歲,來自臺灣,兩年前來到新加坡楊秀桃音樂學院深造,現為該校二年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