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培養(yǎng)出了李云迪、陳薩、薛嘯秋等鋼琴杰青,但昭義教授在國內(nèi)鋼琴教育界的號召力一時無兩。8月4日晚,當廣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將他請來廣州與羊城琴童面對面,引發(fā)了大人小孩的追星熱潮。
在這場音樂交流演講會開場之前,羊城晚報記者得以向但老師請教,聽他講自己的某些冷思考。隨后,記者再結(jié)合活動當中但老師對琴童們的點評,不難感覺到,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音樂教授,如此奔走忙碌,實希望為當前的少兒鋼琴教育糾偏。
不想被叫成冠軍教練
因為教出了一眾有出息的徒弟,但昭義總是被人冠上冠軍教練、王牌教師一類的稱呼。對此,他連連搖手:坦率說,我一點都不喜歡別人這樣叫我。教了一個冠軍,難道就代表個個學生都能奪冠?再者,我從小就是不太出眾的人,不習慣引人注目。
他說:學生走上國際比賽領(lǐng)獎臺,我幸福;不過,如果有更多孩子能通過學習鋼琴而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我會更幸福。音樂的社會功能確實是很奇妙的,它作用于人的心靈,有著文字或說教不可替代的功能。用音樂凈化了的心靈,我覺得它是不太會作出惡事的。
反對學琴越早越好
但老師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有機會接受音樂培養(yǎng)的孩子還是太少了!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學琴熱,應該繼續(xù)發(fā)展,但一定要避免家長或老師強迫孩子往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并非每個學習音樂的年輕人都要以成為李云迪或是郎朗為目標。但昭義再三強調(diào),音樂教育應該放在鋼琴教育的首位。即使這些學琴的孩子以后不彈鋼琴了,但他們有藝術(shù)的審美能力,能夠熱愛音樂、熱愛藝術(shù),這才是藝術(shù)教育的成功。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他也反對那種學琴年齡越小越好的觀點。但昭義說:學得太早,不僅使孩子過早地失去童年的快樂,而且他們的運動神經(jīng)尚未足夠發(fā)達,很難有效掌握,也會增加家長的負擔。所以,最佳入門的年齡應該還是在5歲之后。
技術(shù)征服樂曲并不夠
考級,是當下少兒鋼琴教育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對此但昭義態(tài)度鮮明:鋼琴考級制,是對家庭式教學的規(guī)范化引導和檢驗,目的是促進孩子對音樂的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我堅決反對抱著功利目的去考級,并希望國內(nèi)的音樂教師和琴童家長走出這個誤區(qū)。
但老師再三強調(diào),不為鋼琴而鋼琴,不為考級而學琴,鋼琴藝術(shù)教育的本質(zhì)是音樂素質(zhì)教育。他認為,考級本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讓孩子們比較清醒地理解自己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程度里面,自己完成的情況怎么樣。而且它也不完全針對學生,還可以是一個評教評學的活動。
目前的狀況卻令但昭義十分擔憂,對音樂的精神理解讓位于對樂曲的技術(shù)征服。更不好的是,因為藝術(shù)考級是一道道考題、一級級地考,所以鋼琴教學為了應試,就變成只學‘考題’,這怎么行!就好比文化學習,要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最后才來一個考核。怎么可以把這個過程簡化為學完這套考題、就去學下一年級的考題呢?你即使是考過了級或者是勉強保級,但速度達不到、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也不好、理解也跟不上,那這個音樂學來就沒意義了。
不過,但昭義也強調(diào),不可走入另一個極端,即一味追求興趣、忽略了嚴格訓練。他說:鋼琴的學習和教育都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興趣引導在引進門的時候很重要,但隨后訓練的嚴格和枯燥是繞不過去的。
合格鋼琴教師還很缺
目前,但昭義除了在成都、深圳兩地教學生,還在深圳當?shù)卦O(shè)有兩個鋼琴藝術(shù)中心,從事師資培訓方面的工作。他說,中國有了郎朗、李云迪、陳薩,是否就代表我們的音樂教育已經(jīng)達到國際水平?僅以鋼琴教育來說,其實最關(guān)鍵的還在于教師隊伍的建設(shè):我們現(xiàn)在是合格的鋼琴教師數(shù)量不足,專業(yè)的鋼琴教學質(zhì)量不夠。因此他希望將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傳遞給更多的鋼琴教師,通過他們來培養(yǎng)更多的喜歡音樂的年輕人。
現(xiàn)在,很多剛從專業(yè)音樂院校畢業(yè)的學生涉足少兒鋼琴教育,他們可能本身早已淡忘了入門時的感受、規(guī)律,自身的專業(yè)學習也未見得水準很高,如果再不注重專門研究音樂教學的規(guī)律,會耽誤了手頭的孩子們。但教授這樣說。
音樂更要知其所以然
這一晚上的點評,但昭義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其實不太談純技術(shù)性的問題,而會針對孩子們彈奏的樂曲糾出不少理解上的缺失。
例如對彈奏《北風吹》的男孩,他會問:知道白毛女的故事嗎?對彈奏《洋娃娃之夢》的女孩,他會問:你知道這首曲子實際上有三個部分,分別是洋娃娃的歌搖籃曲,洋娃娃之夢,以及洋娃娃的舞蹈嗎?對彈奏《小步舞曲》的琴童,他會問:知道小步舞曲是起源于哪里,是一種什么舞蹈嗎?很可惜,孩子們幾乎都用茫然的眼神回答他。
但昭義在臺上再三說,音樂教育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如果只管學音符,那肯定不行。只重視技術(shù)訓練與兼顧培養(yǎng)音樂的感受能力,兩種教學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會很不同。老師們不僅要教孩子技術(shù)上的東西,更應當傳播一種音樂文化,包括樂曲背后的文化背景、人文故事、作曲家的經(jīng)歷和心態(tài)等等,孩子們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樂曲的內(nèi)涵、也獲得更大的樂趣。但從目前的教學來看,這一點非常缺,也是功利化、快餐化導致的后果,必須引起足夠注意。
記者手記
這一夜的友誼劇院,有種讓人莫名感動的氣場。
數(shù)百位家長帶著從四五歲到十四五歲各種年齡段的琴童慕名而來,豎起耳朵想聽名師指點。八點鐘開場,觀眾都安靜落座,遲到者極少。兩個多小時的試奏和點評過程中,沒有同類場合中難以抑制的兒童叫鬧,更無此起彼伏的大人手機鈴聲。
但老師針對某一孩子的演奏進行個人教學時,擴音設(shè)備難以將他輕言細語的每一個字送滿全場,并沒有人起而騷動,大家有禮貌地等待主持人將某些重點大聲轉(zhuǎn)述,一邊還得體地為被指導的那個孩子鼓掌、鼓勁。而臺上的十位小琴手,每人演奏和被點評的時間絕對不超過20分鐘,其余空當,他們?nèi)砸詷O大的耐心端坐,傾聽。
也許有人要說,這不都是文明的本分嗎?可筆者還是想套用一句有點爛俗的話,這一幕真體現(xiàn)了音樂素質(zhì)教育的成果。學鋼琴的孩子,甚至他們身邊的大人,都顯出幾份令人欣悅的修養(yǎng),這并非會彈幾首名曲、娛己娛人那么簡單。以記者多年采訪文藝活動的見聞,他們高出了平均水平一大截。
即算是眼前大部分的家長和琴童,仍沒有脫離考級、比賽、加分、成名的套路,但上面的這份收獲,依然讓已在中國高燒了十余年、其間也曾飽受詬病的少年兒童鋼琴熱,重新迸發(fā)出一道理性之光。記者 鄧瓊 實習生 李苗
因為培養(yǎng)出了李云迪、陳薩、薛嘯秋等鋼琴杰青,但昭義教授在國內(nèi)鋼琴教育界的號召力一時無兩。8月4日晚,當廣東省音樂家協(xié)會將他請來廣州與羊城琴童面對面,引發(fā)了大人小孩的追星熱潮。
在這場音樂交流演講會開場之前,羊城晚報記者得以向但老師請教,聽他講自己的某些冷思考。隨后,記者再結(jié)合活動當中但老師對琴童們的點評,不難感覺到,這位已過古稀之年的音樂教授,如此奔走忙碌,實希望為當前的少兒鋼琴教育糾偏。
不想被叫成冠軍教練
因為教出了一眾有出息的徒弟,但昭義總是被人冠上冠軍教練、王牌教師一類的稱呼。對此,他連連搖手:坦率說,我一點都不喜歡別人這樣叫我。教了一個冠軍,難道就代表個個學生都能奪冠?再者,我從小就是不太出眾的人,不習慣引人注目。
他說:學生走上國際比賽領(lǐng)獎臺,我幸福;不過,如果有更多孩子能通過學習鋼琴而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我會更幸福。音樂的社會功能確實是很奇妙的,它作用于人的心靈,有著文字或說教不可替代的功能。用音樂凈化了的心靈,我覺得它是不太會作出惡事的。
反對學琴越早越好
但老師認為,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有機會接受音樂培養(yǎng)的孩子還是太少了!所以,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的學琴熱,應該繼續(xù)發(fā)展,但一定要避免家長或老師強迫孩子往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的趨勢并非每個學習音樂的年輕人都要以成為李云迪或是郎朗為目標。但昭義再三強調(diào),音樂教育應該放在鋼琴教育的首位。即使這些學琴的孩子以后不彈鋼琴了,但他們有藝術(shù)的審美能力,能夠熱愛音樂、熱愛藝術(shù),這才是藝術(shù)教育的成功。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他也反對那種學琴年齡越小越好的觀點。但昭義說:學得太早,不僅使孩子過早地失去童年的快樂,而且他們的運動神經(jīng)尚未足夠發(fā)達,很難有效掌握,也會增加家長的負擔。所以,最佳入門的年齡應該還是在5歲之后。
技術(shù)征服樂曲并不夠
考級,是當下少兒鋼琴教育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對此但昭義態(tài)度鮮明:鋼琴考級制,是對家庭式教學的規(guī)范化引導和檢驗,目的是促進孩子對音樂的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我堅決反對抱著功利目的去考級,并希望國內(nèi)的音樂教師和琴童家長走出這個誤區(qū)。
但老師再三強調(diào),不為鋼琴而鋼琴,不為考級而學琴,鋼琴藝術(shù)教育的本質(zhì)是音樂素質(zhì)教育。他認為,考級本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讓孩子們比較清醒地理解自己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程度里面,自己完成的情況怎么樣。而且它也不完全針對學生,還可以是一個評教評學的活動。
目前的狀況卻令但昭義十分擔憂,對音樂的精神理解讓位于對樂曲的技術(shù)征服。更不好的是,因為藝術(shù)考級是一道道考題、一級級地考,所以鋼琴教學為了應試,就變成只學‘考題’,這怎么行!就好比文化學習,要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最后才來一個考核。怎么可以把這個過程簡化為學完這套考題、就去學下一年級的考題呢?你即使是考過了級或者是勉強保級,但速度達不到、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也不好、理解也跟不上,那這個音樂學來就沒意義了。
不過,但昭義也強調(diào),不可走入另一個極端,即一味追求興趣、忽略了嚴格訓練。他說:鋼琴的學習和教育都具有很強的科學性,興趣引導在引進門的時候很重要,但隨后訓練的嚴格和枯燥是繞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