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音律調節不準,孩子長期在錯誤音準引導下練琴,對其聽音辨音能力是一種損害。每年有上千家長為孩子購買鋼琴,但多數鋼琴沒有進行嚴格調音,很多孩子就在這些音律不準的鋼琴上練琴,對這種現狀深表憂慮,呼吁有關部門盡快制定規范的標準管理調音市場,拯救孩子們的辨音能力。
鋼琴飛入尋常百姓家
過去價格高昂的鋼琴一般只有家底殷實的人家或者音樂之家、小學、單位才會購買,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家庭都開始購買鋼琴。據教育界有關人員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全國掀起一股學鋼琴買鋼琴的狂潮,隨之而來的是,琴行也越開越多。
但是,家長們在對鋼琴調音的理解上卻存在一些誤區。鋼琴調音存在三大隱痛:一是鋼琴和調音師的數量比率失調,專業調音師奇缺。二是調音市場混亂,沒有上崗從業資格的限制,存在大量無證假冒的調音師。三是家長不清楚調音工作的重要性和專業復雜性,一味尋求低價。
五音不準帶壞孩子聽力
多數家長都不清楚鋼琴調音的重要性。記者問一些購買了鋼琴的家長知不知道鋼琴要調音?多數家長說,他們知道鋼琴要調音,但是不知道什么樣的音才算標準音,怎么選擇專業調音師,只是希望收費能便宜實惠。還有一些家長的回答驚人的相似:我們是在琴行買的鋼琴,他們每年都免費派人過來調音,琴行的人想必能調準音的吧?
鋼琴是一件高級樂器,不是一件家具,也不是一種擺設,不像家具那樣買回放好就只管使用了。沒有經過專業調音師的調試,再好的鋼琴也會出現五音不準。學音樂靠耳朵,用這樣的鋼琴訓練孩子,孩子長期在錯誤音準引導下練琴,接受能力極強的孩子會把這些錯誤的音律當成正確的,將來很難再分清音律的正誤、好壞了,孩子的聽音辨音能力就這樣被破壞了。
鋼琴不彈也要調
據了解,一些大琴行一般會配備幾個鋼琴調音師,對銷售出去的鋼琴進行定期調音,而一些小琴行一般是沒有專業調音師的,臨時需要隨便找人調一調。一般家庭用鋼琴半年需要調一次,專業演奏的鋼琴每次演出前后都要調,而且一般三個月調一次。但有些家庭購買鋼琴以后,有時幾個月不用也是常有的事,他們往往認為不動鋼琴就不需要重新調音了,事實上這是一個認識誤區。
鋼琴如果長期不彈不調,對鋼琴是一種毀滅性的損害。氣溫、濕度的細微變化,都會使其內部結構跟著變化,這些細微的變化就能使鋼琴音準發生較大的差異。鋼琴只有在不斷震動中音質才能穩定,而且還要定期進行調音保養。
調音師素質參差不齊
鋼琴調音是一項要求很精細的活。鋼琴不像其他樂器,它零件多結構復雜精細,沒有三五年的實踐經驗,根本就調不好琴。行內人士透露,目前多數調音師都寄生于琴行,素質高低參差不齊,各個城市真正有專業水準的調音師不多。
專業調音師如此稀缺,調音市場這塊肥肉讓一些非專業人員垂涎三尺,很多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鋼琴售貨員、裝卸工、個體運輸戶、商販甚至農民都跑來搞調音了。很多人既沒有基本的聽辨音準的能力,又不能排除任何機械故障,就用低價來爭奪客戶,有的甚至低到每次100元,以吸引客戶,調不好就說鋼琴質量有問題。不久前一名家長到某琴行請了一名調音師來家調鋼琴。當天晚上,無人彈奏的鋼琴自己發出嘣!嘣!嘣!三聲鳴叫,家里人都感到驚奇。第二天再請專業調音師一檢查,發現由于弦調得太緊,鋼琴里面有三個琴弦已經斷掉了。
規范市場制定從業準則
目前,政府還沒有介入調音管理,多數調音師是以自由職業者身份從事調音活動。無論是持證經營還是冒牌調音師,都缺乏一個技術規范標準和收費標準,出現問題和糾紛也沒有依據。全國有這么多的家庭購買鋼琴,學琴的孩子每年以較大的比例增長,為了拯救孩子們的音律辨別力,需要盡快成立一個鋼琴調音協會,擬訂從業準則,有計劃按比例培養合格的調音師,制定工作質量標準和收費標準,調準鋼琴市場的音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