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高齡的調琴佬佳叔可謂是廣州最老的一批調律師,他們的調琴技藝皆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慢慢學成。如今,隨著鋼琴制造業的發展,一些高校開設鋼琴調修專業,科班出身的調律師開始嶄露頭角。
記者從星海音樂學院了解到,該專業從2002年開設至今,一開始每年僅招幾名學生。10年來,僅有約50名畢業生,其中過半人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
六屆畢業生大概只有50人
學院從2002年開設鋼琴調修專業,一開始每年只招幾個人。該專業從2006年開始擴招,最多也只招十幾人。星海音樂學院樂器工藝系系主任梁銳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音樂學院設立鋼琴調修專業已有10年,培養的學生并不多,六屆畢業生加起來,只有大概50人。如今在讀的鋼琴調律專業學生也僅有50多人。學院主要從社會需要和教學能力確定招生人數,由于具備鋼琴調律技能和大學教學能力的老師很難找,所以學院也不敢貿貿然招太多學生。
據介紹,星海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專業的課程除了與其他專業學生相同的公共課,還包括音樂專業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其中,既有各種樂器學的概論,也有鋼琴調律、維修等針對性較強的課程。實踐課程包括每周一次的校內一對一實踐,以及高年級學生選擇校外基地實習。鋼琴調修專業畢業的學生,調律和維修兩種技能兼而有之。
梁銳祥指出,廣州作為全國三大樂器生產基地之一,對調律師的需求較大。一些職業學院也設有相關專業,但也僅有兩三屆畢業生。
多數科班畢業生掛靠琴行
記者了解到,這些科班出身的學生,過半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其中大部分掛靠在琴行,一部分則成為獨立調律師。如果掛靠在琴行,月收入3000元以上。職業調律師給一臺鋼琴調律的收費為200—300元,月收入與工作量掛鉤。
目前從業的調律師除了科班出身,大部分都是‘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培養出來的。科班出身的學生與他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對音樂質量的辨別能力更高,能了解演奏的需要。梁銳祥透露,其實早在10年前、專業開設之初,就有關于該專業應放到工科院校還是音樂學院的討論。最終確定設在音樂學院,就是覺得音樂素養這一塊很重要。
星海音樂學院鋼琴調修專業大四學生林潔珊告訴記者,一開始選報這個專業,是出于學一門手藝的想法。像這種偏技術性的專業,在音樂學院里可能是唯一一個。之前師姐就跟我說,這個專業畢業就業不用愁。我不僅能調琴,還能講出個所以然,因為我懂鋼琴的構造、音調、音律等。
調律師培養不能僅靠高校
在國外,高水平的調律師和鋼琴制作大師都是演奏高手,很多都是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畢業后,再經過十數年的專業學習和培訓而成的。在2010年舉行的廣東省調律競賽中,第一名獲得者也年過四十。
調律師是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行業。國家規定,從業一段時間的調律師,還需回到相關機構再深造,比如讀進修班。梁銳祥透露,最遲明年,星海音樂學院將開設樂器工藝學的碩士點,其中包括鋼琴調修。星海有望成為繼中央音樂學院后,國內第二所開設鋼琴調修碩士點的高校。
珠江鋼琴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傅介紹,鋼琴廠的工人多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學成的。改革開放后,鋼琴廠還從歐洲請來一些師傅,引進歐洲經驗。鋼琴廠中也有一些科班出身的人,但主要是從事調律方面的工作。目前對鋼琴制作這塊,我們的高校培養幾乎是空白的。完整的制作除了最后的調試,還包括木工、油漆等。
對此,梁銳祥也坦言,調律師的培養單靠高校還不夠,還需工廠與企業共同配合。高校也有工藝基礎課,學生一入學就要接觸整個鋼琴生產流程,包括學習一些木材知識、鉗工和木工等。實踐經驗對于一個調律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