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對照樂譜唱出這首歌,近日,在島城一所初中的級部合唱團招新儀式上,學了九年鋼琴拿到10級證書的蔚蔚(化名),面對老師這么一個簡單要求,竟然卡殼了。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琴童學琴時一上來就練指法練技術,以應付一次次的考級,而在樂理、聽力等方面的訓練很少做,而一些學書法的學生為了快出成果,對于書法文化、基本功法等都不求甚解。專家認為,藝術學習不能功利化,否則就違背了當初學習的初衷。
事件 鋼琴10級不懂視唱
今年12歲的蔚蔚是島城某初中的初一學生,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孩,曾獲得過的榮譽證書加起來有一尺多高。前段時間級部為了籌備學校的藝術節,打算成立一個初一級部合唱團,班主任老師就讓有鋼琴十級功底的蔚蔚參加選拔。沒想到從4歲就開始學習鋼琴的蔚蔚竟然是個不識譜的樂盲。 我讓她對著簡譜唱一首歌,她一開始死活不唱,后來唱出來了也很跑調,讓人大跌眼鏡。 學校音樂老師李老師告訴記者,在聽音環節,蔚蔚的表現也很差,不僅聽不出和音,連單音也聽得錯誤百出。
其實這不是個少數現象,鋼琴考出九級十級,不代表音樂就學好了,從事多年音樂教育的宋老師表示,現在很多鋼琴初級培訓經常是只注重技術,而不注重音樂素質的培養。 學琴時從手指的技術、手指的站立開始,然后就是一小節一小節地摳練習曲,一遍一遍地彈考級的曲子。這樣長期下來,學琴者就容易變成機器人、工匠。這位老師認為,視唱和練耳是學音樂的基本功,但這基本功問題卻幾乎是中國音樂教育最大的軟肋了。
分析 學音樂耳朵很重要
學音樂就是學耳朵,這說明視唱練耳在樂器學習中的重要性,青島天合雅馬哈音樂中心負責人張華告訴記者,雅馬哈音樂培訓針對小朋友的成長曲線及理解能力設計課程內容,分為聽、唱、彈、讀和創作五大要素,課程學習順序像學母語一樣,是從聽開始的。 特色的聽力訓練從聽單音開始,逐漸變長變寬,直到高難度的和聲辨別,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給孩子們培養出絕對音感,不僅對孩子唱歌、彈琴有幫助,更能為即興創作和伴奏打下基礎。
張華表示,傳統鋼琴教學法中有不少弊端,比如不教孩子樂理、教學內容過于死板、孩子的實際動手能力太差等,即興伴奏應該是鋼琴演奏中的重要一門,而現在能做到這個的太少太少了,而經過聽唱彈讀過程的學生,通過反反復復的音樂體驗,可以具備將自己的心情用音樂自由表現的能力,為喜歡的旋律配上伴奏,創作自己的歌曲,即興演奏書法自己的感情,最后創作出自己的音樂,這對于小朋友來說都不是難事。
延伸 學書法三年才知臨錯帖
現在藝術學習中的功利化傾向很值得擔憂,最近剛剛獲得了泰山獎的市群眾藝術館書法老師張穎告訴記者,對于書法學習來說,藝術修養的培養和基本功都很重要,扎實的基本功訓練是青少年書法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雖然基本功練習抽象、枯燥,但通過榜樣激勵、藝術熏陶、目標引領等方法,可以激發他們的寫字熱情。 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一些老師為了迎合家長功利心理,在孩子基本功還不扎實情況下就讓孩子去臨帖練字,結果是練得越久,一些錯誤就越難糾正。 對于已經從事了近20年書法教育的張老師來說,看到孩子被耽誤,感覺特別痛心。
張老師認為,傳統的描紅、仿影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學生還未完全掌握執筆、用筆的方法時,運用此法往往使學生過早地陷入死框框,描頭去尾,胡亂涂抹。教師無法看出學生書寫筆劃的來龍去脈,學生也好像有一個無形的拐杖,丟下它將無從下筆。 曾經有個學書法的學生,原先的老師教他臨的貼本身就不規范,老師沒發覺,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就這樣學了三年,幾乎沒什么進步。
建議 藝術學習要正本
欲正其書者,先正其筆,欲正其筆者,先正其心,張穎老師認為,書法藝術教學應該與培養學生成功的人格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漢代張芝臨池學書、唐太宗夜半秉燭學習《蘭亭序》、智永習書 退筆成冢、懷素種芭蕉萬余株,以蕉葉共揮灑等,這些歷史書法大家刻苦自勵、勤奮好學的歷史故事都可以激勵學生,通過艱苦的書法技藝訓練磨練學生意志。而如果藝術學習摻雜了過多的功利化,會讓學生陷入到為寫而寫、為彈而彈的疲于應付的境地,不但在藝術上很難有所成就,其過程也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