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鋼琴,也許你并不在乎怎么樣,只要孩子愿意學,有個老師教,只要寶寶能高興,沒什么好計較的。聽到那叮叮咚咚的聲音,你心里便感到十分滿意了。
也許你希望有一個優秀的鋼琴教師,一絲不茍地打造自己的寶寶。平時督促寶寶認真學,自己呢,比寶寶學得還認真!為的是怕寶寶漏掉了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自己可以隨時補上。
也許你一開始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成為朗朗、李云迪,甚至是肖邦、貝多芬……然后你可能很少會想到:一架鋼琴就是一個學校。
既然是學校,就會有嚴密的教學體系,會有專家為他們所制定的系統教育定律侃侃而談。而談的最多的,莫過于學鋼琴,就要有過硬的童子功。
許多年輕的媽媽卻又問:有什么竅門嗎?可就是沒有想到,身為主角的寶寶,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有沒有問過寶寶:學鋼琴,你感覺到快樂嗎?
一個從沒感到快樂的寶寶,鋼琴能學好嗎?
有些寶寶彈琴很熟練,卻聽不出作品的主題表達,也沒有一點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當我們夸獎他彈得非常熟練,他笑得很燦爛,看起來很高興。但是這種高興,或許不是發自內心的藝術感動。
有些寶寶知道彈琴,卻不懂得藝術。他的心理沒有透進音樂的陽光。實際上他學琴,彈琴始終是被動的。這幾十個琴鍵只是用手指驅動的工具。
心里沒有藝術的感動,學琴是不愉快的,沒有快樂,是很難學好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