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上有一只美麗的天鵝在優雅地行駛,但我們看不到天鵝在水下是怎么滑動的,當你看到鋼琴家的指尖在琴鍵上優雅地飛舞時,你也看不到他肌肉和細胞細微的活動方式,而陶布曼法像顯微鏡一樣研究了手內在的結構和運動機理,解決了人們在演奏時如何與鋼琴融為一體并駕馭鋼琴的技巧。
在國際鋼琴大賽中多次獲獎的伊利亞?伊金(Ilya Itin)喜歡用天鵝的比喻來描述陶布曼法的藝術魅力,而戈蘭德斯基女士的介紹卻更加直接了當:陶布曼法首先能幫助鋼琴愛好者掌握科學、有效的方法來進行練習和演奏,并避免練習不當而引起的勞損或手傷等職業病;其次,這種方法能讓人們打破傳統的局限,更好地體驗、探究和挖掘音樂藝術表達的無限境界。
我從小跟著俄羅斯老師學鋼琴,多蘿西(陶布曼)看了我彈琴后說,你很有天賦,但你有背疼的毛病吧?我心里想,她簡直是個巫婆,怎么知道我背疼呢?其實,很多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方法都是不合理的。
長期以來,鋼琴家因受傷而影響甚至終止彈琴的例子并不少見。陶布曼從60年代起開始研究和醫治鋼琴職業損傷病問題,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微小的演奏動作,發現演奏練習方法不科學、不合理與受損以及演奏水平的發揮有很大關系。傳統的演奏法是通過高抬指、快觸鍵、變節奏的手指訓練,來提高手指第三關節的功夫,以實現音符干凈利落、靈活有力、快速跑動的表現。陶布曼認為這種孤立的、單獨的手指訓練不僅容易帶來損傷,而且力度和強度不足。因此,根據生物力學作用并經過不斷實踐,提出了協調運動的理論和演奏技巧,形成了用小臂、手腕和手指連為一體、用小臂轉動帶動手指、利用地心引力下沉原理等一系列的彈奏方法。按照她的方法訓練,許多受傷了的音樂家恢復了演奏能力,包括多年來因手傷而不得不用一只手彈琴的萊昂?弗萊舍(Leon Fleishe)。
陶布曼演奏法是沒有傷痛的方法,它的特點是自然、放松,沒有肌肉扭曲,沒有強行伸張,不勞累、不緊張、不受傷。戈蘭德斯基女士說,業界有人自我調侃:一天不練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琴,鄰居知道;三天不練,全世界都知道了。戈蘭德斯基女士說:其實,彈琴不應該這么辛苦,需要用腦子指揮,需要注重方式。用正確的方法彈奏,你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練習新的曲子,開發自己的表現力,挖掘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