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今天的眼光了解到,有很多我們崇拜的世界著名音樂家,他們的童年并沒有接受良好的、全面發展的教育:
莫扎特(1756—1791)3歲開始彈琴,6歲開始作曲,8 歲寫下了第一部交響樂,11歲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劇,14歲是指揮樂隊演出了該歌劇。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繼承和發展了海頓等前輩的成果,為人類創作了 大量經典作品,對后來的貝多芬等人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他把古典音樂的發展推向了頂峰。但是,或許很少有人注意莫扎特的另一面,瑞士一位學者說,沃爾 夫岡被完全剝奪或者說免除了入學讀書!不然他不會不堪其苦的!莫扎特不足36歲便死于莫名疾患的根源大概應從他這種反常的青少年時代去尋找。他從來不曾 作過尋常意義上的孩子:正是付出此一代價,他方才成為另一種更高一層意義上的孩子。原來他沒有讀過書!如果今天讓五百個孩子三歲開始學琴,進行嚴格的 訓練,其他知識一概免除,由于大腦開發的唯一性和時間精力的唯一性,完全有可能產生第二個莫扎特,但是,誰愿意這樣做呢?
貝多芬(1770—1827)與莫扎特相比,他的童年就不幸多了。他的父親總是喝得酩酊大醉,以致沒有對他的家庭和氣一點,甚至也沒有關心家人們是否有足 夠的吃穿。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那里,讓他在那里艱苦的練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都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 著睡去的聲音。貝多芬的父親一直想把兒子造成另一個莫扎特,折騰著貝多芬去求學,雖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學校——連善良的老巴赫都會高興送他的許多孩子們去 學習的那種學校——但是貝多芬父親從來也不認為值得送貝多芬去學習兩三個月以上,因為讀書不如學音樂那樣能掙錢。當貝多芬遇到尼費先生,才真正地開始了投 入而不是強迫的音樂學習,直到遇見莫扎特和海頓,才真正成長。沒有發現貝多芬有入學讀書的經歷。貝多芬腦子里只有音樂,沒有其他必要的知識,沒有正常的人 情世故。他心胸狹隘、性格暴躁,總是與人產生糾葛。朋友總是原諒他,但是沒有人愿意嫁給他。在榮譽的光環下,他的一生自始至都是悲慘的。
天才造就了莫扎特,厄運造就了貝多芬。
舒曼(1810—1856)同克拉拉的愛情遭到岳父維克的反對,今天看來不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他卻因此以患了精神憂郁癥,未免太脆弱了。他的婚姻最后不 得不在萊比錫法庭上進行裁決,也有些大動干戈了,那么肯定也與岳父鬧僵了。克拉拉是怎么處理問題呢,只怕也不會處理事情,也不會照料丈夫(她的幼年單純的 鋼琴訓練,絕對違背了全面發展的原則),導致舒曼的精神病一直沒有恢復,46歲時在病魔中逝世。 通過以上比較典型的例子,我們要辨證地看待音樂家的人生道路,古典音樂的輝煌總是伴隨著單一發展的悲劇。
當今已是高度文明的社會,家長還是要多學習一些知識,包括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對孩子的發展進行科學地、全面地設計和規劃,一般認為不宜過早確定目 標。當今社會更需要素質、能力全面的人才。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全面、有序和健康發展的空間,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關于走專業道路的建議
家長認識到以上問題后,要慎重考慮是否讓孩子走專業的問題。對于個別確有天賦的學生,如果已經有了扎實的基礎,孩子又非常喜歡鋼琴的話,可以考慮走專業:
1、報考國內音樂學院附中(附小),是走專業道路的一個標志。附中有正規的,系統的教學體系和管理體制,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我國許多鋼琴家都是在這條線上成長的。他們在國內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后,大多數又到國外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
2、直接到國外學習,更容易獲得成功。鋼琴必定是西方的東西,到國外更能學習到鋼琴音樂的真諦,先進國家的教育體制也應該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長。例如孫梅庭1981年出生在上海,10歲時被世界著名的美國曼尼斯音樂學院院長看中,以全額獎學金破格進入該校。
3、高考時選擇音樂類鋼琴專業。附中的錄取人數有限,直接到國外的機會也不多,因此,在普通學校就讀,到高考時確立目標,仍然是絕大多數琴童走專業的選擇,也更符合全面發展的原則。
我們還應該看到,在我國名牌音樂學院以及附中學生中,能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而有些國際比賽獲獎者并沒有上過音樂學院附中:傅聰20歲在在 國際比賽中獲得大獎時,他連音樂學院的大門都沒有進過,他被文化部選中,派往波蘭深造,之后在專業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筆者認為,在附中既定的教學框架 下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成長。
走上專業道路后,將來的發展建議要有所側重:
1、側重演奏。對演奏的追求,是目前兒童學鋼琴的主要目標。比賽、演出,考級都是在對選手的演奏進行衡量,這也是學鋼琴的主要目標。
2、做一名鋼琴教師。現在的琴童不要做夢成為李云迪、郎朗,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培養素質與能力,將來成為一個鋼琴教育家的意義更大,可能性也更大。但昭義 是四川音樂學院的一名大學教師,他培養出了李云迪等一大批鋼琴人才,改寫了中國鋼琴教育的歷史。從但昭義的文章不難看出其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不難看出其全 面的素質、能力和修養,他是鋼琴教師的榜樣,更是琴童的楷模。
3、攻讀更高的學位。鋼琴領域需要進行學術交流,需要理論研究。如果選擇了這個專業,就不要滿足于現有的知識與學歷,要不斷學習,繼續深造。有很多鋼琴專 業領域的高學歷者,他們并沒有在國際比賽中奪魁,但他們是成功者、是高級人才。卞萌在俄羅斯留學獲得雙博士學位,回國后到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她著書甚豐, 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中國的鋼琴教育產了重大的影響。她的成功也應該給我們以啟迪。
4、對創作應該引起重視。世界著名鋼琴家對后人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們的作品,今天的鋼琴家(包括外國的)還沒有一個人創作出與古代鋼琴家在水平、規模上相當 的作品,大家只是在爭先恐后地演奏、再演奏。今天的琴童應該學習創作,看誰將來能創作出大規模的、系統的中國作品并推向世界,讓外國學生當教材來彈?
在鋼琴領域要取得成功,需要家長進行科學地設計,需要學生本人勤奮學習,勇于開拓。通向目標的路不只是那座獨木橋,乘船過河更安全,或者干脆再建造一座寬敞的大橋,大搖大擺地過去。
結束語
關于孩子是否走專業、如何走專業的問題,家長要參考以上觀點,根據老師意見,結合孩子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切記不要為了鋼琴而埋沒兒童在其它方面的天賦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