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啟蒙對于孩子的學鋼琴、藝術生涯尤為關鍵,而一般鋼琴老師的教學方式為讓孩子背譜,放任孩子的手型,彈琴開心最重要,以及穩抓手型,從思路出發,以此引發的爭論不斷。
其實到底用哪種方法是看孩子的學琴目的而定的。許多家長的學琴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開心,根本無所謂孩子的未來發展如何,就想讓孩子彈琴玩玩,只要孩子開心就好。而有些家長則認為,孩子學了一樣東西,就要努力、認真、有方法的學習好。故鋼琴老師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家長,雖說《不是每個家庭的孩子都適合學鋼琴》,然而鋼琴教育是你的工作,但是可不能因為你的權威而剝奪別人家長把鋼琴作為玩具的想法。是嗎?頂多你不收這樣的學生就是了。
從鋼琴教育專業的角度而言,孩子在學習任何東西啟蒙階段時,需要的是思路,而不是模仿,即使是模仿,也需要讓孩子學會如何思考才能模仿好。
老師一味的教,這個怎么彈那個怎么彈,這首曲子彈會了那首曲子彈會了,是無用的,跟馴動物做雜技有什么區別?
那如何算教會孩子思路呢?例如:識譜,五線譜,通過什么方式可以把譜子更好的記住呢;當看譜子孩子一下愣住了不認識了,這時候該怎么辦;連音線的作用有哪些,有什么特點,等等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每節課針對訓練,明確這堂課所學的內容,并集中該練習點類似曲目,強化練習,每星期孩子還課時,需要回答出鋼琴老師的練習點問題,考考孩子是不是通過這個星期的學習有所進步,把這個練習點吃透了,還是只是一味的練毫無學到東西可言。所以,我從來不用小湯這本教材,雖然曲目好聽,但是毫無系統化,教材教學目的性不明確,相當適合于幼兒園、琴行、培訓機構騙住學生所用。我的學生小湯一般可以作為孩子練琴完成每周的練習點后自己彈、自己玩的書籍。
對于任何學習而言,積累才是最重要的,不停的學習,不斷的積累,這樣才能越來越強壯。而有些孩子在彈琴上,表面上貌似彈出來了,但是其彈的思路是錯的,只是模仿出來了而已。家長們反而會覺得我們的這個老師教得如何如何好,孩子如何如何彈得好,但是漸漸發現孩子學琴越來越累,《為什么孩子學鋼琴越學越累》。
當然,興趣導入是很重要的,需要教會孩子《如何讓孩子在枯燥的平時鋼琴練習中尋找快樂》 ,在孩子學習鋼琴中,可以加入一些他們平時喜歡的曲子,聽過的曲子,哪怕是直接空白五線譜上給孩子寫一段適合他目前學的好聽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