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意力集中是學習的關鍵
現在家長們在一起討論時,談論最多的就是各自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聽到較多的困擾是“我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怎么辦?”“我的孩子學習注意力老是堅持不長久,一會工夫就想別的了……”,等等,不少家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還給孩子報名參加注意力集中訓練的培訓班。的確,對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的孩子來說,能夠較長時間地集中精力專注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志者,事竟成”講的都是注意力集中,以及恒心的作用。一個人即使智力有限,若能長時間專注于一件事上,最終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績,同時這種能力一旦培養起來,那么做其他的任何事情即事半功倍。可見,能力的培養比單純掌握一項技術技巧更為重要。要掌握一門技藝,就必須長時間地堅持學習、訓練,這也不是每個大人都能做到的,更別說是孩子了。舉例說,目前,幾乎每幾戶家庭里,就有一個學琴的孩子,在家長和少兒之間出現的“學琴熱”現象,一直長興不衰。大多數家長都在著重培養孩子的樂感、表現能力、演奏技巧,要多掌握一門手藝,精益求精,以在未來進入社會后能更加游刃有余。因而很少考慮孩子的愛好與接受能力,通常都在嚴格的督促和監視練琴下,小琴童們日復一日地進行練琴。凡是學過琴的人都知道,要掌握鋼琴技藝光僅有好樂感和領悟力是不夠的,更主要的是通過長期反復而枯燥的練習逐漸積累。我認為,在學琴中著重要求彈琴、練琴、掌握技巧和技術,不如同時兼顧和側重能力的培養,因為能力的鍛煉對學習和掌握各種技術有更好的幫助。很多時候,孩子很聰明,但是就是沒能好好地聽課,學了很久,仍在原地踏步。家長們很著急,打了罵了都沒用,恨不能自己上陣代替。但是越著急越沒進步,很多家長都為這事頭疼不已。關于這一點,我結合這幾年的教學積累,談談個人的看法。
二、在鋼琴教學中滲透注意力訓練
我在這幾年的教學中得出結論,在少兒鋼琴學習中,滲透注意力訓練,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尤其是就人數相對多一點的小班化數碼鋼琴課而言。學習對象是6周歲以上的兒童,正處于學齡期,一般5-6個孩子一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剛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已經有一定的自我約束意識,但是不明顯,不具備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孩子們一旦注意力不集中,通常都是兩只小手開始不安分了。而鋼琴課恰恰注重的是手的訓練,并且剛好是在訓練注意力集中的初級階段就開始控制小手,這一階段非常重要。我是采用通過每個人“上崗上位,互相評比”的方式,初步建立良好的基礎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階段:
(一)在教學的開始,即第一階段,就先告訴孩子們,給每個手指都排好大小,十個手指就是十個兄弟,老大最有力氣,接下來老二老三最能干,老四比較愛偷懶,老五最小比較弱,那么大家要做好小老師、小領導,每個人都管理好自己的十兄弟,指揮他們做出不同的動作。首先把孩子們擺到“領導”的位子上,自然他們馬上就體會到一種責任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這個新鮮有趣的新角色中來。由于剛開始是從最簡單的大拇指彈奏單音開始,容易掌握,在掌握的基礎上再逐個手指上場。很快孩子們就會體會到小小的成就感,同時,一起學習的孩子們還進行同時彈奏、互相評判,是你的“小兄弟”聽話,還是我的“小兄弟”表現得更好。激起孩子力爭上游的欲望,那在近階段的時間里,孩子們都會好好地管理自己的“手下”。
(二)在初期已建立的良好開端下 ,接下來隨著學習內容的難度加深,僅僅依靠前面的方法已經不夠,那么第二階段要做的,就是讓孩子們感受每個手指在彈奏中的動作,如果說剛開始是“領導”手指的話,那么現在要做的是把自己代入到每一個手指,體會“現在你是大拇指,你要怎么樣彈這個音,接下來你是中指,你又該怎樣彈奏那個音符”,具體要求到每一次每一個手指的提起、下落、觸鍵、曲張,還要把做這些動作的體會告訴老師和同學們,互相交流。手指不再單單是手指,而有可能是各種小動物、小精靈,抑或是其他什么。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他們對自己動作的描述,帶了更多生動有趣的比喻,因而,在這一過程中由興趣逐漸帶動注意力,穩固了前期打下的基礎,并有了一個較成熟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