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她的眾多學生步入大學校園時,袁媛又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突破——9月初,由其個人撰寫的《兒童鋼琴教學論》正式上市發行,該書填補了中國兒童鋼琴教學領域缺乏系統、全面且具有學術價值的理論體系著作這一空白。袁媛是湖南鋼琴教育界的一個“響當當”的名字。之所以為眾人熟知,除了她極高的專業水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15年鋼琴教師崗位上,她培養出的優秀學生數量位居湖南前列,黃喆就是其中之一。
這位樂觀的長沙男孩,從5歲起開始跟隨袁媛學琴,從不懂音高到屢獲各種比賽大獎,鋼琴讓黃喆的學業有了更多的空間,并順利被香港城市大學錄取。
《兒童鋼琴教學論》已經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袁媛說,這部專著的起點,是2003年的學生畢業典禮。“有一名學生代表在發言中提到,作為一名鋼琴專業的大學畢業生,自己面對就業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將自己所學的演奏技能應用于鋼琴教學當中?特別是如何針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確立鋼琴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開展教學?”這個學生的發言引發了袁媛的深思:中國鋼琴教育歷史不足百年,鋼琴教學理論研究尚處于摸索、起步階段,特別是兒童鋼琴教學常采取非學校教育的一對一授課的教學組織形式,這使得兒童鋼琴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師父帶徒弟、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上,教學效果的差異可想而知。袁媛認為,兒童鋼琴教學的系統、規范與否將直接關系到龐大鋼琴教學體系的根基。
為此,她開始了長達12年的關于兒童鋼琴教學的深入研究,期間僅查閱國外原文參考文獻就超過百萬余字。如今,中國首部從全方位、深層次對兒童鋼琴教學全過程進行科學性總結和歸納的《兒童鋼琴教學論》正式上市發行。
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吳躍躍認為,《兒童鋼琴教學論》不僅從理論層面對兒童鋼琴教學的系統理論進行了研究,而且從實踐層面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建議,例如,感統式教學、彈唱式教學、情境式教學、觀摩式教學、表演式教學。在吳躍躍看來,該書首次系統性回答了兒童為什么要學習鋼琴、如何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兒童進行鋼琴教學、如何使兒童愉快地學習鋼琴、如何通過鋼琴教學使兒童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和發展、如何在鋼琴教學中培養兒童的情商和智商等一系列問題,對于建立中國兒童鋼琴教學理論體系,對于規范兒童鋼琴教學,對于提高湖南省乃至全國兒童鋼琴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