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牙牙學語時,要養成隨時跟孩子說話的習慣,媽媽要從嬰兒期就常對孩子說話,告訴孩子你在做的每一件事,切莫認為孩子一定聽不懂就不說,當你試著把孩子當聽眾時,有一天他的答復會讓你出乎意料。
好的母語能力有利于閱讀能力發展
透過讓孩子參與并告訴他你正在做的事情,教孩子說一遍,可以很快地累積孩子的詞匯,也可以刺激孩子的感官發展,連帶認識自我與這個世界的關聯。 讓孩子因為好玩而學,而不是逼他學 一位琴童家長如是說:我家孩子從一、兩歲時就愛玩玩具鋼琴,聽過的旋律一次就能背、能唱。在他兩歲時就玩邊彈琴,邊唱歌的游戲,后來買了一臺電子琴給他,但從不逼他去彈,直到他三歲時說他想學鋼琴。他現在七歲了,學琴的功課越來越重,我們也從不逼他,只告訴他學音樂是為了好玩,如果你覺得不好玩就不用學。他的練琴壓力得到了紓解,每當他覺得彈琴倦怠時,就回頭去找找那個好玩的感覺!現在他的弟弟也三歲了,常常跟哥哥搶電子琴,也吵著要媽媽帶他去學琴,他們都熱愛音樂原因無它,就是好玩。 孩子有想得到快樂的心理需求,所以,要讓孩子喜歡上任何事,都要先從游戲著手。 讓孩子得到身心全方面的發展 孩子三歲前,在生理方面,從趴在床上到撐起自己、抬頭挺胸;從走得搖搖晃晃到步伐穩健,每個階段,父.母都要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要為了怕臟、怕孩子不行、怕麻煩或對孩子保護過多,就剝奪了孩子自己練習、并在多次失敗后終于獲得成功的成就感。 我的兩個孩子從一、兩個月開始,就跟著我們到處旅行、到處玩,還在爬的階段就把他放在地上,讓他去感覺草地、沙地、海邊、山上不同的景物,告訴他這里是哪里?孩子用爬的爬上溜滑梯,并自己滑下來,過程中我們都不斷地鼓勵他,他也充分享受獨立活動的能力。 當孩子自己能拿餐具時才一歲多,我就讓他自己用餐,雖然留下滿地的杯盤狼藉,但他覺得自己很棒,吃飯這件事在我的鼓勵下成了孩子的強項,自一歲多后他們就不再需要我喂了! 隨時讓孩子嘗試他能力所及的事,就算他失敗,但他仍然在學習,過程中要鼓勵他、贊美他的表現,這是孩子培養自信以及日后是否勇于嘗試新事物的重要關鍵。孩子在三歲前身心獲得全方面的發展,日后對他閱讀能力及理解力有極關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