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晚上,順德演藝中心大劇院燈光明亮,一曲歡快的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拉開了新年音樂會的序幕,30歲的順德籍旅奧青年鋼琴家翁惠慧協同她的丈夫著名大提琴家Piotr Skweres以及享譽國際樂壇的維也納韋伯恩交響樂團為順德市民獻上一場純正的交響樂視覺盛宴。
偌大的演奏廳座無虛席,平時喧鬧的孩子也安靜地聽著這流動的音符,《莫扎特的D小調第二十鋼琴協奏曲》和《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余音環繞,此后掌聲不斷。這是翁惠慧第六次回鄉舉行演奏會了,兩年前的畢業巡演首站也設在順德。上個月她又在北滘文化中心進行慈善演出。
作為世界音樂之都奧地利首屈一指的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的一個傳奇學生,對回家鄉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顯得激動又興奮。翁惠慧表示:順德人的音樂素養和追求越來越高,以后有機會演奏一定首選順德。
在大院里萌生的音樂夢
祖籍順德倫教的翁惠慧從小生活在音樂海洋中,父母是星海音樂學院的老師,家在星海音樂學院內,在居民大院里來往的親人、朋友和鄰居都是音樂人。父親翁耀斌喜歡拉小提琴、母親張曉云喜歡唱歌,甚至小提琴家賀懋中教授是她的干媽,小提琴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李自立教授是她的干爹。
從未離開過沒有音樂的環境,翁惠慧從小便表現突出的音樂表演才華,2歲時便像模像樣地模仿別人唱歌。賀懋中老師還提出教她拉小提琴,卻發現翁惠慧的手指又短又彎,拔了好幾個月希望能扳直拔長,但效果仍不明顯,只好放棄。
到了翁惠慧3歲多時,一個鋼琴系的女同學經常帶她玩鋼琴,慢慢地張曉云發現女兒只有彈鋼琴的時候能長時間坐下來練習,于是翁惠慧4歲時便被送去接受鋼琴老師一對一的上課,且參加廣州少兒業余音樂學校視唱練耳班的系統訓練。翁耀斌夫婦看到女兒鐘情鋼琴,還特意將原本想買電視的一千元買了一臺鋼琴,并開始了每天騎單車送女兒上鋼琴培訓班的生活,5年里風雨無阻。
在二年級暑假跟隨父母帶隊的華凌藝術團巡回表演時,看到那些比自己大的哥哥姐姐們帥氣且專業地在臺上演繹時,翁惠慧暗自羨慕。剛上三年級的某一天,翁惠慧突然向家里提出:要報考星海音樂學院附中。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澆筑而成的,對于鋼琴家而言,手指直且長便是天賦。但對翁惠慧來說,與生俱來的樂感強并不能彌補先天的手指條件的不足。先天條件不足像一盆冷水澆灌在翁耀斌夫婦心里,翁耀斌猶豫了:盡管經過5年的訓練,女兒的指頭變直,但五指依然彎且短,張開度最多到九,如果學習鋼琴演奏專業將會遇到越來越多的瓶頸。那時候我們兩夫婦壓力特別大,以她當時的水平肯定考不上,而且學鋼琴競爭大,能不能改學其他的,我們一直勸說她放棄。但沒想到女兒一直堅持。翁惠慧母親張曉云回憶起當初女兒選擇學鋼琴的場景。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翁惠慧的執著說服了父母,從此家里的電視機布滿了灰塵,一家三口每天圍在鋼琴旁追趕時間,經過三年的補短,翁惠慧如愿考上星海音樂學院附中了。
堅持基本功訓練的鋼琴之路
來到附中后,本以為可以松一口氣,但第一任老師卻很不看好翁惠慧,還要求家長聯系普通中學轉學,幸好當時的鋼琴系主任黃天東教授安排了李思穎老師接手任教,翁惠慧才得以在附中繼續學習鋼琴。
一入琴門深似海,附中鋼琴系高手如云,翁惠慧亦如當初考附中那樣堅持,努力練琴。當初為了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她吃了不少苦。因為她先天條件不好,為了提高水平,我們制定了年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她爸爸專門結合體育訓練的手段和應用運動創傷的原理對女兒進行鋼琴訓練呢。張曉云告訴記者。翁惠慧還俏皮透露媽媽為了督促自己練琴,本來嘹亮的女高音變成了女中音。每天晚上媽媽躺在睡椅旁聽自己練琴,每當自己彈錯了一個音符,媽媽就會立刻醒過來。
于是早上六點半到七點二十、中午十二點到十二點半以及晚上七點半到九點都是翁惠慧的練琴時間,如果兩天的練琴時間達到12個小時且做完作業的話,一家三口就可以在周末自由活動或全家外出活動。
作為翁惠慧鋼琴之路最強大的支援,翁耀斌夫婦說起如今女兒的成就時,滿是自豪地感嘆,她一路走來貴在堅持。雖然會吃很多苦,但只要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就會有一個幸福的前程。當初看到女兒瘦得像竹竿似的,親戚朋友看到都心疼,我們更心酸。特別有一次因為嚴重疲勞過度她在教室暈倒后,醫生建議住院了,但考慮到考試在即,我們只能讓她回家休養。補充了葡萄糖,女兒睡了一天一夜,一醒來便說要回學校上課了。
在堅持練琴的同時,翁惠慧并沒有放棄視唱練耳的訓練,由于基本功扎實,翁惠慧的鋼琴演奏水平保持在班級前列了。
上了附中后,翁惠慧對鋼琴的認識進一步加強。為了鍛煉自己的練琴水平,同時磨礪獨立性,從初二開始,每當寒暑假來臨,翁惠慧就去勤工儉學,當小朋友的陪練,有一年甚至一個人到東莞,住在一個小朋友家陪練了一個月。
在維也納舞臺綻放光芒
高考時,翁惠慧最想去的就是中央音樂學院。但了解翁惠慧的雙親認為勝算低,為了斷考中央音樂學院的念想,張曉云特意將女兒放在上海補習沖刺,但執著的翁惠慧堅持試一下,沒想到竟然是同一批廣東考生中惟一通過中央音樂學院初試的,興奮的翁惠慧和媽媽立刻退掉前往上海的票,但樂極生悲,由于翁惠慧整晚沒有休息好,復試現場沒有發揮好,只考到了自費生。
沮喪不已的翁惠慧聽說奧地利海頓音樂學院首次來中國招生,且在廣州設有考點,她立刻參加了考試。2001年,翁惠慧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奧地利海頓音樂學院,師從Ralf Heiber教授。出國后,翁惠慧知道海頓并不是世界一流的音樂學院時,她開始心里不平衡,希望去世界一流大學留學。心動不如行動,兩年后,2003年翁惠慧從15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這所世界一流的音樂高等學府,成為當年唯一一名入圍的大陸考生。
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鋼琴表演系主任Heinz Medjimorec教授曾評價說:翁惠慧小姐是一位卓越的青年鋼琴家,她擁有穩固扎實的演奏技巧。作為一名出色的鋼琴家,她對各種風格的樂曲有著豐富全面的認識并對精彩的樂章有獨到見解。牢固的記譜能力和令人折服的舞臺表現無疑令到她的表演錦上添花。
9年的留學生活給翁惠慧帶來一個全新的世界,她一如既往追尋自己的音樂夢。除了自己自覺練琴外,父母幾乎每天一個敦促電話成了她堅持練琴的一大因素。翁惠慧的媽媽張曉云還用了特別生動的話語形容休息與彈琴的關系:一天不彈琴,學生知道;兩天不彈琴,家長和老師知道;三天不彈琴,觀眾知道。說到這里,翁惠慧笑得很開心:媽媽老對我說這個話。因為我自己演奏的曲目多數是15分鐘以上的長譜,只有多練習才對樂譜熟悉,才能記牢。她坦言背譜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牢記一個15分鐘的曲子一般要花上大半年,腦負荷非常大。
除了多練外,翁惠慧還喜歡讀書,讀書可以豐富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古典樂派作品如同一篇文章。聽說彈奏每一首歌前,翁惠慧都會先為觀眾介紹一下曲子,讓他們更好賞析。彈奏出自己的風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理解樂曲的基礎上控制自己的指力,拿捏好音色變化。翁惠慧說。
當鋼琴演奏達到一定程度時,翁惠慧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手指缺陷,為了突破瓶頸,她和導師一起一步步研究,創造適合一種先天手指短的演奏方法,希望為更多先天條件不好而熱愛鋼琴的孩子提供經驗幫助,挖掘他們的潛能。
留學期間,海頓音樂學院和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的教授看好翁惠慧扎實的手指基本功而重點培養她。從此翁惠慧的鋼琴藝術造詣突飛猛進,成為學校的尖子生,經常被學校委派參加各種演出:2008年春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奏的節目被選到奧地利國家人民廣播電臺多次播放;2009年被學校推薦參加有奧地利音樂家協會組織,只有四個名額的郎朗大師班公開課,出色的演繹聽說打動了許多音樂名流呢。她還連續多年獲得學校獎學金、日本東京基金會獎學金和奧地利國家獎學金。在奧地利留學的外國人一般只有一次拿國家獎學金的機會,但女兒拿過兩次,特地追加了一次呢。張曉云滿是驕傲地表示。
我一定會在順德多舉行演奏會
在去年末的新年音樂會驚艷順德人民的翁惠慧時不時回家鄉,她一臉欣慰地告訴記者。2011年我的畢業巡演第一站便設在順德,每當樂團表演時,全場鴉雀無聲,大家都很靜心聆聽音樂,給表演者非常大的鼓舞。以后有機會,我一定在順德多舉行演奏會。
在一旁的翁耀斌補充道,新年音樂會那天晚上,坐在臺下聽惠慧演奏時,有的孩子不小心咳嗽了,家長特別不好意思地趕緊道歉,還立刻掩著孩子的嘴巴,擔心咳嗽聲打擾了音樂氛圍呢,可見家鄉人的音樂素養真是越來越高了。
至于未來的計劃,翁惠慧表示,她這個月27日返回奧地利了,已經碩士畢業的她繼續留在奧地利發展,我每年會定期回國交流,盡我所能將更多歐洲古典音樂介紹到中國,把中國學生帶到維也納,希望當好一名中歐‘音樂大使’。
翁惠慧簡介
順德籍旅奧地利青年鋼琴家,2001年赴維也納留學,取得維也納音樂與藝術大學鋼琴表演系碩士最高演奏文憑。4歲開始鋼琴學習,師從李思穎、黃天東等教授,現任教于維也納舒伯特音樂學院;任奧地利AMA音樂演技學院中國培訓招考部藝術總監;維也納阿瑪迪斯國際學校華南地區招生代理;成立Ex Post中奧藝術交流機構,中奧青少年音樂之旅項目總監;奧地利in rilievo新音樂協會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