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或許還是一個懵懂的年紀。但是他,3歲就開始學琴,4歲登臺就獲得香港劉詩昆少年鋼琴比賽幼兒組第一名。到現在,他馳騁于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鋼琴比賽,紛紛受到了國內外音樂人的肯定與贊譽,他就是天才琴童——韓聞放。
11月17日,韓聞放攜手上海交響樂團,在指揮家陳燮陽先生的帶領下,為上海樂迷奉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貝多芬大全:1+1》的音樂會。期間,韓聞放與他的母親對話東方網記者,講述了他們的鋼琴之路。
看到韓聞放時,記者儼然不相信眼前竟是一位12歲的孩子。富有藝術氣息的卷發,約莫1米70多的個頭,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穿著一套嫣紅的小禮服。記者脫口而出:12歲的孩子個頭就那么高?韓聞放的母親笑著說:去年也就1米50多,今年一下子長高了。你別看他這卷發,其實并不是刻意弄的,以前都是直發,但因為青春期毛囊變異才變成卷的了,為此他還很懊惱。
但是,畢竟是12歲的孩子,在他成熟高大的外表下,依然有著一顆童真的心。韓聞放說:我喜歡游泳,也會去健身房,我還經常會和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兒,動漫、電影更是我的最愛。不經意間,韓聞放還主動和記者聊起了動漫。而當記者問到有關鋼琴的問題時,他卻變得格外認真起來。
學琴并非刻意 母親:他是真的熱愛
3歲就開始學琴,是因為自己喜歡嗎?還是受到家人的影響?記者問到。韓聞放迫不及待的喊道:其實是2歲零八個月!是的,但要說正式開始學琴,的確是三歲。母親在一旁說到,我是做早期教育,就是研究幼兒的大腦協調和開發。我當時也是以這個初衷才讓他學習鋼琴。那時候,我請了一個家境不富裕的音樂學院的女孩,到我們家來練習鋼琴。我的初衷就是多讓孩子感受音樂,在那個女孩彈琴的時候,他就坐在她旁邊。慢慢地2歲多的孩子就對鋼琴產生了興趣,而且他的耐心特別好,一下子就能坐15分鐘,于是我就幫他找了一位老師。
待韓聞放4歲開始他就登臺參賽,并獲得香港劉詩昆少年鋼琴比賽幼兒組第一名。對此,母親回憶起那段經歷還是歷歷在目:我記得,當時韓放上臺的時候很搞笑,他上臺的時候就擺出VICTORT(勝利)的姿勢,我看到后完全被嚇到了,說不能這樣,還沒比呢!而他上臺頒獎的時候同樣如此,非常自信。這之后我們就進入劉詩昆藝術幼兒園學習,正式開始學琴。
學琴的道路是異常艱辛的,對此有一件事情韓聞放的母親依然記憶猶新,她告訴記者:聞放小時候就喜歡復調音樂,比如巴赫的。當時,孩子跟隨林爾耀學習鋼琴,林爾耀教巴赫的作品是出了名了。但是巴赫的作品都是特別難彈的,有一次他學習彈奏《波羅乃茲舞曲》,但是不管如何彈都彈不好,最后都氣得哭了,邊彈邊哭。我勸道他先放一放彈奏別的曲子,但是他硬是不吭聲,然后把自己反鎖在屋子里,怎么敲門與勸慰都不開門。過了四個小時,他從屋里走了出來,眼睛哭得哄哄的說:媽媽,我《波羅乃茲舞曲》背下來了。他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熱愛彈琴。
全力配合孩子學琴 既然熱愛就要用心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習慣的養成是很重要的。韓聞放從小就對鋼琴情有獨鐘,他告訴記者,學琴比畫畫和其他都有意思,他就是愿意彈。對此,母親也絲毫沒有反對:既然他喜歡,他選擇了自己想走的道路,那么我就告訴他,如果不怕苦不怕累就要好好堅持下去。在學琴的過程中,我總是讓他在上琴前做好所有準備,一旦上琴了,在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里面就要全神貫注。
其實,在韓聞放正式學琴之后,韓聞放的母親就把自己的事業放棄了,專門陪他。但是畢竟還是孩子,很多時候母親會為他考慮更多甚至是心疼:我告訴他如果你不想練了,很煩了,你就從琴上下來,你不能說坐在琴凳子上不用心,你做一樣事情,用心了才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你不用心,不用耳朵聽,那在彈奏的過程中彈得音色好不好自己都不知道。因此,直到現在韓聞放在彈琴過程中也不會出現一個錯音。
孩子學習鋼琴在如今的社會已經成為了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但是鋼琴教育卻是各不相同的,韓聞放的學琴之路可謂是自有一套辦法。韓聞放的家長覺得學習鋼琴的過程,就一定要走出去。給孩子適當的舞臺,去參加比賽,積累舞臺經驗。如果哪天有了機會,哪怕有一定的實力,或者也不能完全發揮出全部實力,更沒辦法與樂團合作的得心應手。韓聞放的母親說到。因此,每年寒暑假,韓聞放的父母都會帶他去一個國家,當然不是白白的去玩,更多的是去比賽或者音樂節。
在學習方面,韓聞放小學就讀于愛菊小學(藝術學校),半天文化課半天彈琴。9歲多回到北京后,基本是以家教為主,父母把學校的老師請到了家里來。對此,韓聞放的母親解釋到:因為在學校上課的話,時間不能保證,因為為了比賽、練琴,很多時候又要請假,所以很難協調。但在家里學習,我們也是按照正常的學校課程來學,單更濃縮更有效率。如今又要為出國做打算,所以現在還在學習美國的教材,每天兩小時。
壓力與堅持的博弈=意外的驚喜
對于每天的學習、比賽、練琴,記者質疑是否會壓力太大,但是韓聞放笑著脫口而出:習慣了!母親在一旁也寬慰地笑了:說壓力肯定有,而且還是12歲的孩子,但是我們覺得孩子如果自己愿意,那么我們也就全力配合了。壓力最大的莫過于今年德國的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賽。(記者注: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賽為一項重要國際性音樂賽事,每兩年于德國埃特林根舉辦一次。比賽分甲組(15歲以下)及乙組(20歲以下)。1994年的冠軍為郎朗,其時他只有12歲。)
韓聞放的母親繼續談到:首先是因為郎朗從這個比賽聞名,因此這個比賽被炒得很熱。特別是很多華人,在世界各地的名校的學生、得過其他國際大賽名次的學生也都去參加。當時,他所在的組,年齡并不占優勢,最大的甚至有16歲。當時,排開這些客觀因素,其實他們最擔心的是作品風格把握不好,并且又怕孩子的壓力太大,所以母親就干脆勸解韓聞放放棄比賽。但是韓聞放卻說:媽媽,怕什么,既然來了,我們也參加一下,權當是積累下經驗。于是母子倆就堅持下來了,母親說:就因為這樣,我們就都釋懷了。在比賽開始前,他笑著對我說:媽媽,這次比賽我準備了四首曲子,我就當是一場小音樂會來彈吧。
待比賽結束后,評委和主持人都被震驚了,組委會的人員抱著韓聞放說:孩子,我們就像是聽了一場小型音樂會,雖然我們還不知道比賽的結果會怎么樣,但是我們都很享受!在評審中還有一位特別的人物,當時也是極力推薦郎朗的,他告訴母子倆:這次比賽,你們選擇的曲目不是特別好,如果選擇的更好,會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最后,聞放拿了個第三名。直到今天,母親在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依然特別激動:當時都把我嚇傻了,根本沒有想到還能拿到名次。
在訪問的最后,韓聞放的母親還特別透露了她對于孩子的期待,她告訴記者:確實,我們會選擇一所美國的學校就讀,但是我不想把他送到一所特別有名或者頂尖的學習鋼琴的學校,我只想把他送到一所有好老師的學校。因為我還想讓孩子把文化課程學習好,單純的把鋼琴練好是不夠的,個人的涵養和積淀是特別重要的。至于孩子以后的道路怎么走,是選擇鋼琴還是其他,就讓他自己去做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