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音樂廳的舞臺上走來了一群特殊的表演者。他們都是來自長寧區輔讀學校、盲校和陽光之家的青少年,最小的9歲,最大的38歲。
聚光燈照耀著他們的夢想。童童飛快地彈奏一首《即興曲》,他想當一名鋼琴演奏家;棟棟和著《保衛黃河》的音樂有力地敲打架子鼓,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世界級鼓手;患有肌無力癥的小許俏皮地跳著爵士舞 《上海小克拉》,她想當一輩子的舞者……這場青少年達人秀展演了12個節目,臺下掌聲不斷,觀眾熱淚盈眶。長寧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夏峰說,這些孩子都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他們都是折翼的天使,用執著的夢想點燃希望,讓生命閃閃發光。
只有鋼琴能讓他微笑
鋼琴的黑白鍵上,童童雙手飛快地來回跳動,一首鋼琴曲彈奏得清新流暢,質樸動聽。一曲終了,臺下掌聲雷動,這名一向對外界反應冷漠的自閉癥患兒竟也站起身,歡快地拍起了巴掌。
2歲時,童童對外界所有的呼喚、表情和動作都沒了反應,最喜歡在公園里一個人站著,緩慢地原地轉圈――孩子進入了一個孤獨的世界。5歲時,童童離開普通幼兒園,轉入長寧區一所設有特教班的幼兒園,學習吃飯、穿衣、剪紙、畫畫等,而母親也開始對孩子進行嚴格的生活訓練。
有一天,童童無意中坐在一架鋼琴前,當老師告訴他:do(哆)是鋼琴最中間的那個鍵。他立刻伸出手,準確按在了這個鍵上。從那以后,童童每天坐在鋼琴前堅持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只有在鋼琴前,才能看見童童的嘴角蕩漾出笑意。如今,童童正向鋼琴十級 沖刺,并已在上海賀綠汀音樂廳等舞臺多次演出,黑白鍵盤將他的人生無限延展。
要跳到站不起來的那天
昨晚,當歡快的爵士舞音樂響起,一群孩子自信地跳動舞步。其中一個舞者最為特殊――17歲的小許患有重癥肌無力,卻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堅持舞蹈夢想。
小許剛出生時就被父母拋棄,5歲那年,一對好心夫婦收養了她,帶著她跑遍了上海各家醫院,試過很多藥物、針灸、康復訓練,小許漸漸地能自己站立了,還上了學。2009年,小許提出要進學校舞蹈隊,父母猶豫了:女兒不能太累,一累病就發作,一發作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如果不讓我跳舞,我覺得做什么事都沒勁。執著的小許感動和說服了父母。
練舞的艱辛超乎常人的想像。由于四肢無力,且沒有舞蹈功底,起初小許幾乎是含著眼淚拉韌帶,練基本功。每周七八個小時練習,練得腰酸背疼,有時雙腳抽筋,腳底磨出血泡,但她并不在乎。小許的舞蹈天賦比較好,再加上節奏感強,練舞兩年,她學會了踢踏舞、爵士舞和健美操。沒想到的是,跳舞后,她的病比之前有了好轉,四肢更有力了。我一定要跳到站不起來的那天,小許說,舞蹈就是她的生命,她要用一生去實現這個美好的夢想。
詩畫描繪不一樣的世界
昨晚的達人秀舞臺上,還有一批懷揣 絕技的青少年,他們用畫筆、文字描繪不一樣的世界。
小潘兒時由于一次高燒落下病根,成了一名智障人士。從小,陪伴他的只有父母和畫筆。讀小學時,他就對繽紛的色彩有著濃厚興趣,畫畫成了吃飯、睡覺之外,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件事。2005年一次偶然機會,小潘參加了長寧區陽光之家活動,在那里,他學會了穿珠子、織絲襪花,并成為長寧區國畫院瓷盤畫學習班的首批學員之一。從此,小小的瓷盤展現出他的繪畫天賦。小潘最愛畫的是卡通人物、仕女圖和山水畫,上海特奧會時,他畫的一組三毛瓷盤畫被作為傳統中國藝術品送給外國友人。
即興創作小詩對常人來說也許是小菜一碟,但對小袁這名中度智力障礙兒來說卻是一次突破。小袁從小對科幻劇情有獨鐘,看過《大西洋底來的人》之后,他編起了科幻故事,寫了一篇讀后感《我也去大西洋底》,并刊登在校刊上。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寫作。如今,他根據自己的故事,寫成了近4萬字的書稿《上帝的孩子》,成為長寧區小有名氣的特殊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