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設辦公間,二樓可以進行交響樂演出,地下一樓我打算用作鋼琴維修……”熟練穿梭在建筑材料堆積著的三層建筑里,鋼琴收藏者胡建軍自豪地為朋友介紹著自己正在建設中的鋼琴藝術館,他略顯疲倦的臉上滿溢笑容,那是夢想即將實現的幸福笑容,“最近目標是2015年元旦在這里舉辦一場新年音樂會。”
從今年5月打下第一個地樁到現在,胡建軍只用了短短5個多月時間就使鋼琴藝術館結頂。此刻,三層樓高的鋼琴藝術館佇立在南潯鎮年豐路南側、發展大廈東側濱河公園內,胡建軍說,“這個建筑融入了我很多的設想。”
在家鄉建一個鋼琴藝術館,一直是胡建軍的夢想。而現在,他用實際行動把夢想化為現實――建造中國一流的鋼琴藝術館。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鋼琴藝術館純粹的藝術味道,他堅持否定了沿街建造一排店面的建議;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建好鋼琴藝術館,住在湖州的他每天趕到南潯督工,常常晚上要忙到一二點鐘。
很多人覺得他傻,投了大把的錢在鋼琴藝術上,而且還有錢不賺。但他堅定地說,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這里將來會成為喜愛音樂藝術的人們趨之若鶩的景點,”他有信心,將鋼琴藝術館打造成為上海等地游客到南潯參觀的必游之地。
按照他的設想,鋼琴藝術館建成后,他將專門成立一個公司,管理和使用鋼琴藝術館,“這里不僅可以看鋼琴,還可以享受音樂,我考慮在這里成立一個古鋼琴研究所,專門研究鋼琴的歷史、發展。”
從小喜歡音樂的胡建軍,改革開放以后下海經商,生意做到了國外,自己也和家人定居到了德國。然而,一次國外古董市場的偶然邂逅,讓他與鋼琴結下不解之緣。自2000年收藏第一臺古董鋼琴后,14年來,他已經收藏了來自德國、奧地利等多個國家的280余架古鋼琴。
落葉歸根,他把這筆了不起的收藏也一同帶回了家鄉湖州。這些漂洋過海的古鋼琴,距今已有70至200多年的歷史。其中,一架來自奧地利的貝森朵夫鋼琴,是世界四大帝王級鋼琴之一,也是奧地利國寶級鋼琴,將成為鋼琴藝術館的“鎮館之寶”。他說,“我是一個老湖州人,想建鋼琴藝術館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能把這筆財富留在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