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肖荻,旅英青年鋼琴家,鋼琴博士,伯明翰音樂學院鋼琴系老師
信息時報訊(記者 胡妍)從小學習鋼琴的肖荻小小年紀便拿過眾多獎項,十幾歲就獲得廣東省十大杰出音樂青年稱號,還跟隨小天使交響樂團,到馬來西亞為皇室演出。1998年,她以全省最高分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2002年以全院專業及學術最高分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研究生,2005年又以全獎學金獲邀到英國伯明翰音樂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在這份近乎滿分的履歷背后,則是常人難以承受的挫折與艱辛。肖荻一直強調,音樂要與生活聯系起來,她能演奏出感人至深的特殊魅力,正是來源于她深刻的生活感悟。
從全班倒數第三到全院第一
肖荻的父母住在昌崗街,媽媽能歌善舞,在老年大學教鋼琴。肖荻4歲時,媽媽希望她學鋼琴,為了買鋼琴,爸爸還賣掉了家里的摩托車。可小肖荻比較叛逆,常常把琴鍵刮壞。肖荻說,那時候對鋼琴沒有太多興趣,都是媽媽逼著我練習。直到1993年我在星海音樂學院上初中時,學校來了一位烏克蘭老師,叫亞歷山大,他的演奏直擊人心,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琴聲,眼淚一下就流出來了。這是我第一次發現鋼琴的魅力。他對弟子嚴格要求、講課內容豐富,我很好強,能堅持,肯鉆研,加上悟性好。成績從全班倒數第三,升到了全院第一。
1996年,16歲的肖荻抱著對老師的崇拜以及對國外生活的向往,跟隨亞歷山大來到烏克蘭留學。不料卻遇到了社會動蕩,居無定所,吃不飽飯,老師經常開不出工資,正常練琴上課根本無法保障,街上還有殺害婦女、小孩的連環殺手,連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沒保障。半年后肖荻不得不回國,好在成績優異,學校給她保留了學藉。那段時間特別沒有自信,大家總拿異樣的眼光看我這個半路折返的留學生。因為之前學琴不定時,回來后成績也不好。肖荻很快擺正了自己的心態,經歷一年的勤學苦練,她以全省最高分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
早出晚歸用刻苦贏得大滿貫
肖荻在中央音樂學院度過本科和研究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伯明翰音樂學院的院長來拜訪肖荻的老師,老師抓住機會推薦了肖荻,聽了肖荻的演奏,院長非常喜歡,當即提出邀請肖荻赴英留學。然而這對于她的家庭而言,留學費用是筆不小的負擔。愛才的院長提供了全額獎學金及生活費才使得肖荻順利出國。到英國后,肖荻十分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學習,并把學校大大小小的比賽贏了一遍。
肖荻說,在伯明翰音樂學院,她練琴是最積極最刻苦的。每天早上7點半開門,晚上9點45分關門,她總是開門時來,關門時才走,學校的保安都記住了她。有一次因為有事提前15分鐘走,保安還叫住了我打趣說"還有15分鐘呢?怎么這就走了?"
執教育人盼孩子們享受音樂
在伯明翰音樂學院博士畢業后,肖荻又留校繼續當老師,她經常與一些樂團合作或獨自在世界各地巡演。當然,她也不忘時常回國內,受星海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邀請回來授課。
肖荻認為,國外音樂環境平靜安寧,國內相對浮躁,功利性更強一些。在育人方面,她希望孩子們能回歸音樂的本質,更多去享受音樂。她說:音樂其實和文化底蘊分不開,琴聲里要有內容,充滿了人生的感悟,才是對音樂更好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