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大劇院推出藝術體驗游定制參觀產品,開放后臺、排練廳、鋼琴庫等新的參觀地點,為藝術愛好者和游客提供了一個揭秘藝術生產之旅。
我們現在走在大劇院北水下廊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墻壁上的小孔?共有12萬個,這個孔一方面看起來像水泡一樣,和我們頭頂上的一汪清水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也起到消聲的作用。在領隊的帶領下,參觀者開始了大劇院探秘之旅。
走過北水下廊道、公共空間和歌劇院坐席區,大劇院自制歌劇《洪湖赤衛隊》正在裝臺。舞臺旁,一臺看起來極為復雜的機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領隊說:這是舞臺監督臺,為演出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接著,領隊又通過真實發生的故事給體驗者講解演員與指揮如何交流,舞臺的品字形結構如何使用,以及燈光的運用等細節。同行觀眾小蘭說:以前對舞臺的概念就是一個臺子,演員上來演就是了,沒想到有這么多講究!今天真是大開眼界!
鋼琴庫令所有的人期待不已,即使是很多經常來到大劇院采訪的記者也從未目睹過鋼琴庫。調音師介紹說,想必大家對鋼琴大師波利尼都不陌生,他對鋼琴質量要求非常高,由于各地提供的鋼琴質量不一,‘背’著鋼琴在全球巡演已成為他的一種癖好和習慣。然而2009年4月,當波利尼來到大劇院演出時,他反復比較自己‘背’來的鋼琴和大劇院為他準備的鋼琴,細細品味音效,斟酌再三,大劇院的斯坦威鋼琴最終贏得了大師的信賴。演出結束之后,波利尼表示:‘我走遍世界各地尋找一架理想的鋼琴,沒想到在國家大劇院舞臺上遇見了它。’
從鋼琴庫到了音樂廳,著名管風琴演奏家沈凡秀為大家講解了管風琴知識,并現場演奏了這個大劇院音樂廳的鎮廳之寶。國家大劇院黨委副書記郭玉良說:通過幾年的摸索,大劇院已開發出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參觀方案。隨著大劇院各方面業務的成熟,我們現在有條件將開放做得更深入,從臺前轉到幕后,讓人們更深層次了解大劇院,了解藝術生產。
從十一開始,藝術體驗游定制參觀產品將進入常態。但由于舞臺裝臺等原因,不能保證散客隨到隨行,需電話咨詢后提前3天預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