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三元創意設計制作的“鋼琴酒吧”,琴可以演奏。
馬車鋼琴琴身刻著“KINDER WERELD”,還有小丑圖案。 林曉云 攝
黃三元天生巧手,模具木工、推拿、理發、電工、五金、油漆,他都會。在鼓浪嶼度過童年,在音樂氛圍里成長,他更會制琴,從曼陀林、小提琴、大提琴、二胡、琵琶到鋼琴,他都會做,而且他還把鋼琴做出了國際水平;他還會調律,他讓眾多百年老鋼琴煥發青春。著名鼓浪嶼籍鋼琴家殷承宗夸贊他說:“黃三元除了還沒有從自己的肚子里生出孩子外,什么都會。
著名鋼琴調律師、國家一級高級鋼琴技師。出生在鼓浪嶼,在島上度過童年、少年時代。后因修琴、調琴常年在鼓浪嶼工作。
擅長制琴
巧制輕量級鋼琴,央視成功在日光巖上拍到彈琴畫面
黃三元做琴解決過燃眉之急——有一回央視拍攝影片,取景有人在日光巖頂上彈鋼琴。人登上日光巖都困難,更何況把鋼琴這個“大家伙”抬上去?黃三元提議:“我來做一架輕量級的鋼琴吧!”他巧妙地用較輕的木材做了鋼琴的外殼,于是搬運工人輕巧地把鋼琴殼和鍵盤背了上去。6年來,由于當時采用了汽車的噴涂工藝,這架紅色鋼琴一直在鼓浪嶼鋼琴藝術館門口迎客,不畏風吹日曬,至今還紅艷艷的。
黃三元做鋼琴還不落窠臼,喜歡創新,專利層出不窮,比如“彩紋花油漆工藝”、“鋼琴上用的波紋鑄件”、“鍵盤轉動裝置”、“鋼琴鍵盤校準器”。
黃三元讓鋼琴也成了插電樂器,在鋼琴前蓋板的閑置區域安裝了電腦一體機,在不影響鋼琴音質的同時,賦予鋼琴許多新功能——鋼琴上的電腦用了藍牙無線鍵盤和鼠標,外接兩個高品質的揚聲器,鋼琴堅硬的木質外殼則成共鳴箱;彈琴者可以看著屏幕上的電子樂譜彈琴。左踏板和中踏板增加了翻頁功能,只要輕踩踏板,就可以翻動樂譜;電腦里安裝的樂譜軟件,可將琴譜轉換成聲音。電腦鋼琴還能錄音、錄像,實現樂譜編輯、創作等一系列輔助功能。黃三元認為,這是新型鋼琴的流行趨勢。
調琴無數
百年老鋼琴久未演奏,經他調律后在音樂會上大受贊嘆
黃三元調琴技術好,速度和毅力更是一流。殷承宗、傅聰、許忠、許斐平、李堅……上百位國內外鋼琴家音樂會上的用琴,都交由他來調律。
首屆全國青少年鋼琴大賽上,他花了34個小時將60架立式鋼琴調成了一致的標準音,創下了驚人的鋼琴調律紀錄。每臺鋼琴有88個琴鍵,221根琴弦,近2萬個音,黃三元調出來的音質,大受贊嘆。
2004年,第二屆鼓浪嶼鋼琴節——中國之旅巡演音樂會在廈門、北京、上海、廣州、香港舉行,鼓浪嶼鋼琴博物館提供4架名貴的百年古鋼琴作為演奏會用琴,當時也都由黃三元保駕護航,4架琴先后拆裝10次,從北到南每一座城市的溫度、濕度不同,要把4架不同國家在不同年代生產、涉及不一樣的制造工藝的琴調好,不容易。4架琴中包括1888年美國產的施坦威鋼琴和1937年德國產的布魯斯納鋼琴,這些鋼琴因為太老,琴弦已達到了使用壽命的極限,有些很久沒被演奏,調律不能一次到位,得反復多次,但黃三元總有辦法讓它們在上場前重煥青春。
2013年,“維也納學派三杰”之一的奧地利鋼琴大師約爾格·德穆斯到鼓浪嶼辦音樂會。時年85歲的他,使用了1888年產的施坦威鋼琴演奏部分曲目,本來他不同意錄音,但由于黃三元在調整、整修后,這架琴效果相當好,德穆斯破例同意,為自己在鼓浪嶼用老鋼琴演奏的音樂留下影音資料。
收藏古琴
200多歲的馬車鋼琴移動演奏,可以在大街小巷傳遞音樂
黃三元收藏了200多架古鋼琴,大部分在鼓浪嶼鋼琴藝術館展示。無論多“年長”的古董琴,經過黃三元的巧手都能正常演奏。其中一些珍品,如美國藏家的普萊耶爾鋼琴,已經140多歲,而制琴所用的檀香木超過500年。這架法國制作的鋼琴,選料上乘,制作精良,從雕花的譜架、雕刻了花紋的倒圓錐形琴腿,都可以看出制作工藝之高,琴身至今有幽香。黃三元說,鋼琴送來時外觀有一定受損,他花2萬多元買了檀香木,一步步修補。
黃三元還收藏了產于波蘭沙皇時代,純手工制造的馬車手搖鋼琴,它也200多歲了。馬車鋼琴的外形像18世紀的馬車,車里面藏著一架類似19世紀晚期的氣動自動演奏鋼琴。馬車鋼琴能自動演奏出不同的曲目,最奇妙的是,由于有輪子,當年馬車鋼琴可以移動演奏,在大街小巷里把音樂傳遞給家家戶戶。
館內的各國老鋼琴,很多都擁有過去那個時代,慢工出細活慢慢打磨出的精致譜架,有的鍵盤是象牙的,還有的帶有燭臺,以便照亮樂譜。
最鼓浪地標
日光巖
黃三元說:“在這個鼓浪嶼的制高點上,曾經有鋼琴被搬上去。那一刻,讓我終生難忘。”